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疗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100例中轻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口服,1日/次;对照组5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口服,1日/次。4周后,依据«心血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2%,观察组为94%;,而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较平稳。两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原发性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者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首要原因[1]。在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据统计约有40%~50%老年人患有高血压[2]。选择有效长效的降压药,24小时内控制在平稳、正常的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目前市面上的降压药种类繁多,疗效亦有不同。本研究对比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2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0~73岁,病史1~3年,收缩压142~180mmHg,舒张压90~113mmHg。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9~72岁,病史1~3年,收缩压140~179mmHg,舒张压90~109mmHg。不包括不愿停用原来的降压药的和严重的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两组间年龄差别、男女比例、治疗前血压情况在统计学中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临床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口服,1日/次;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口服。1日/次;每隔一周测量患者血压。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四周后,观察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①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以上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②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但是已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在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上。③无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mmHg且没有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下。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
2结果
±10和168±11mmHg,治疗后分别为128±13和127±14;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分别为100±13和98±11mmHg,治疗后分别为80±8和79±9。对照组血压降低幅度相对均衡;观察组治疗后第1周血压降幅较大,其他时间点较平稳。两组各时间点血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表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变化比较(`x±S,mmHg)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