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诗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当代转型的论文
北岛诗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当代转型
中国当代诗歌在中国诗界甚至是国际诗界真正的崛起是朦胧诗,也正是朦胧诗,中国诗歌才获得了当代品格和风貌。然而朦胧诗诗学观念,却仍是一个未被开发的丰裕领地。由此,敞亮朦胧诗诗学观念,不仅能对朦胧诗有一个更为完整和本真的思考,也是透视中国现代诗学当代转型的重要堡垒。作为朦胧诗的领军人物,北岛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更是一位现代诗学的深入探索者。《今天》一共出版了9期,到1980年停刊。对于20世纪80年代名声大噪的所谓‘朦胧诗’的诗人来说,他们的源头便是《今天》。而创办《今天》杂志,北岛功不可没。他理所当然地成为‘朦胧诗’的领袖人物。①然而,北岛诗学在诗歌界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从北岛特有的诗学面目出发,深入阐释北岛的诗学观念,其最终目的在于,展现中国现代诗学的当代转型,以期对当下诗坛给予一定的启示。一要透视北岛的当代构型,我们首先面临和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他的诗学基本面貌是怎样的,什么才能标示北岛诗学的个性? 对于北岛的形象定位,顾彬的《论北岛的诗》影响极大。他把北岛的意义归纳如下:一、北岛标志着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中宗教化倾向的终极。二、北岛绝非别人指责的虚无主义,而是新时代的破晓鸡。三、北岛对希望下了新的定义,提出了一种新的人生观。四、北岛代他那一代人发出了声音。②这所有的评价都指向北岛诗歌的外在因缘,即一种来自外在的压力所形成的诗歌,和在外在压力中产生的诗学观。而北岛诗歌的原初语境在于,我试着讲述自己写作的开端,但发现每次都不一样,于是我放弃了回溯源头的努力。我想,写作是生命的潜流,他浮出地表或枯竭,都是难以预料。外在环境没有那么重要③。这里北岛认为自己的诗歌要寻找源头是很困难的,但他又传达了另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对于他的写作来说,外在环境没有那么重要,这样就首先质疑了我们从外在去思考他的诗学的思路。尽管北岛也曾描述过他生活的外在环境,‘文革’对我是一种解放我再也不用上学了。那简直是一种狂喜,和革命的热情混在一起了。‘虔诚的信仰期’其实是革命理想、青春骚动和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抗的混合体。……我们的迷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④但是,外在环境并不是北岛的终极目的,也不是诗人诗学观念建构的起点。虽然那外在不时而且尖锐地与诗人碰撞出诗,但那只是他的开始,一个迷失的开始。如果从外在环境出发来构建诗人形象,而不抓住内在的迷失这个基点来思考诗人的诗学观念,不能切中诗人的最内核。正是内在迷失,而非外在环境,诗人开始找到了自己诗歌创作的独特体验:自青少年起,我就生活在迷失中:信仰的迷失,个人情感的迷失,语言的迷失,等等。我是通过写作来寻找方向,这可能正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
⑤在迷失的生活中,北岛通过写作寻找方向。而我们只有寻找到这种方向性的东西,才能摸索到北岛诗学理论的建基。北岛的诗论,最早见于《上海文学》的《百家诗会》,这是北岛诗学观念最集中的阐释之一。在这篇诗学文章中,他劈头就说道,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⑥对于他这一诗学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世界这个观念。但是,我们通常
北岛诗学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当代转型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