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伦理学是什么
一、伦理学的概念
许慎(《说文解字》):伦,从“人”从“仑”。“仑”含有条理、思虑的意思,加人字作偏旁,便有人事之理的意义。
“伦”含有次序、等差之意,“理”含有剖析、分解之意。由此可知,“伦理”就是人类行动时必走的一条路,走的时候要有秩序,合乎条理,即“合理的行为”。
在古希腊语中,伦理是指风俗、习惯。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又称道德哲学,是对人类行动社会规范的研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
二、伦理学的类型
(一)非规范伦理学
1、描述伦理学
对合乎伦理的行为与信念的事实性描述和解释。如民俗学家对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作如实的描述,并试图解释其成因。
2、元伦理学
伦理学中的术语或概念的意义分析。如义务、责任、德性、好、坏、对、错等术语究竟是什么意义?
(二) 规范伦理学
1、普通规范伦理学
探讨人类行动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如何能够得到伦理学的辩护。
2、应用规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
将普通规范伦理学的原则运用于解决特定领域的伦理问题。
第二节生命伦理学
一、生命伦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1、概念
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跨学科跨文化的情景中,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方面,包括决定、行动、政策、法律,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问。
2、学科性质
属于应用规范伦理学的分支学科。
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生命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
二战末及以后出现的三大事件,促使科学家和公众严肃关注科学研究的社会后果,以及科学研究的正当行为。
三大事件:
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1945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战后20年科技、经济发展导致的生态失衡。
直接原因: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影响生命伦理学的主要理论
1、后果论
以行为的后果判断该行为在伦理上的对错,即:一个行为在伦理上的对错,要看它的后果是什么、后果的好坏如何。
某行为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在伦理上即是对的;反之则是错的。
2、道义论(义务论)
一个行为在伦理上的对错,不是由行为结果,而是由行为本身决定的,即行为本身是否符合规定了义务的伦理原则或规则。
3、境遇论
以“当下”的境遇判断行动在伦理上的对错,即:一切事物的正当与否,完全由当时的境况来决定。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伦理规范的约束,具有灵活性,但易导致伦理相对主义。
四、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学的四大原则
1、尊重
2、不伤害
3、有利
4、公正
第二章辅助生殖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第一节人类的自然生殖过程
一、人类的自然生殖过程由性交、输卵管受精、植入子宫、子宫内妊娠、分娩几个步骤组成。
二、20世纪70年代,辅助生殖技术的问世打破了自然在生殖领域给人类设定的界限。
第二节辅助生殖技术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辅助生殖技术
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
二、辅助生殖技术的类型
1、人工授精(分为同源(夫精)人工受精和异源(供精)人工受精)
2、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3、无性繁殖(克隆)
第三节辅助生殖技术的价值
一、“治疗”不孕不育症,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
最新医学调查数据表明,目前不孕不育发生率已达15%左右。世卫组织人类生殖研究特别规划署(WHO-HPR)的研究显示,全球不育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由男方引起,四分之一由女方引起,四分之一属于双方生殖健康异常,另有七分之一为双方无异常、原因不明。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2009不孕不育高峰论坛上,一份《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15%,也就是说,每8对夫妻中就有1对不能生孩子,而且不能生育的夫妻呈年轻化的趋势。
不孕不育症虽不是致命性疾病,但造成个人痛苦、夫妇感情破裂、家庭不和,是全世界一个主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既能直接弥补不育者的缺陷,满足不育者生育的要求,又不会带来太多心理上的排斥,有助于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增加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预防遗传病,有利于后代健康和国民身心素质的提高
以全球调查的资料,在每100个婴儿中,约有3到4个生下来就有严重的先天缺陷——遗传病;不严重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或其他轻微遗传病,大约占出生婴儿的6%到14%。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主要儿童医院,遗传病已占入院病人总数的30%以上。在我国,因人口基数大,患遗传病的人数在世界上居首位
。
遗传病不仅使每个患者家庭深受其苦,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对于这样的苦果、恶果,过去患者只能被动接受,否则就不得不自愿放弃生
生命伦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