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二区急诊科管理模式探讨
南京高淳人民医院急诊科赵华头汪杏李素文周冬梅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一院二区急诊科的管理新模式的探讨,通过一些新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实现科室管理高效化、流程化、标准化。
关键词:急诊管理模式平衡计分
我院从2012年2月份始启用古柏新区医院,新区医院一期开放床位400张,配置有急诊科、产科(三个病区)、肿瘤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新生儿科、骨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等。其中新区急诊科有观察室2个,留观床12张,抢救室1个,抢救床8张,配置有层流EICU病房1个,抢救床8张。科室配有伟康sprit呼吸机2台,PM9000监护仪8台,phillip双相波除颤仪1台,美敦力8300临时起搏器1个,全自动洗胃机2台等。
一、根据新老、区急诊特点,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目前我院急诊科分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以及“120”院前急救系统,其中急诊内科现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在职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8人,%。急诊外科共有6名医师,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5人,全部为本科学历,急诊外科设组长1名。“120”院前急救系统现有医务人员5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本科学历4人,占80%,大专学历1人,占20%。老区急诊主要承担全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院前急救及急救技能培训任务,日急诊量300余人次。病人多,病人病情复杂,医疗环境一般,
所以目前主要人力资源保证老区急诊需要,老区每天安排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当班,以确保医疗质量。新区急诊兼带新区医院日常门诊工作,以诊治门诊病人为主,同时兼顾前来就治的危重病人及新区医院各病区重症抢救病人及部分手术后复苏病人,因就诊病人及重危病人较老区少,科室安排了3名年资较低的医师在新区急诊轮流当班,每隔一天有一名高年资主治以上人员到新区查房,如遇有重危抢救病人,则每天安排一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值班,以指导抢救,并负责制定诊治方案,保证医疗质量。
依托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坚持常抓质控不松懈
科主任护士长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领导,组成成员包括各诊疗组、护理组组长。对于平时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有思路的医务人员,科室在召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时,也时常邀请其在管理会议上有针对性的发言,谈对某一件医疗事件原因分析、处理意见以及持续改进措施等。科室在充分发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作用方面,紧紧围绕医疗质量这一中心,具体有如下一些做法:
具体检查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抗生素使用率以及电子处方开具率,检查结果先在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内部进行通报,再由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对不规范用药、抗生素使用率超标等问题进行认定,意见统一后再将结果在科务会上进行反馈。被质量管理小组判定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时,将在绩效考核中具体体现;对于抗生素使用率超标的医务人员,将与科室个人平衡计分挂钩。尽管医务部门对本科室电子处方开具率未提具体
目标要求,但我科为响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科内主动提出要求电子处方开具率80%以上。
、住院病历全部进行检查
每月初将上一月的留观病历、住院病历全部从病案室借出,由科主任带队,随机抽取1名中级职称医师,1名初级职称医师共3人对病历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环节质量登记本上进行
一院-二区急诊科管理模式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