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摘要:文章探讨了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定位,分析了建筑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体系,提出了建筑体验教学、自助式教学与多元化教学等新方法,对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特色应用型人才;建筑体验教学;自助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63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从单一化、整齐化走向多样化、特色化,创建特色名校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要趋势。2011年和2012年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通知》。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2006年,受办学历史及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类型、生源层次、办学传统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从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应用型人才成为学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建筑史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有效促进了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定位
(一) 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特色应用型人才是在应用型人才基础上,在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不追求高而全,而是根据学校和专业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以及地方和区域的专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定位,集中有限的教学资源,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突破,在省内具有领先优势,在国内具有较好影响,从而形成特色和品牌。
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知识结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二)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执业能力,毕业生以突出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和能够解决实际建筑问题为特点。(三)是具有突出的职业适应能力,毕业生从业适应期短,能较好地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要有积极创新的思维观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普通高校,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办学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聊城,辐射鲁西北,积极为聊城市和鲁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
二建筑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
(一)建筑史课程的培养目标
建筑学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既有扎实的职业工作能力,同时又具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艺术想象力与创作力的专业人才。作为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结合建筑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建筑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为: 注重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建筑史观和建筑史方法论、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富有创新意识,能将历史传统与设计实践结合,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建筑设计专业人才。
(二)建筑史课程的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特色应用型建筑人才,建筑史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在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能力,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主体。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 不仅要建设课程硬件设施(如多媒体、图书等资料), 更主要的是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在实
建筑史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