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木桶原理
港口学校华益铭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学习压力呈现上升趋势,为学生减负的效果仍不明显。在调查中,%的中小学生因“学习成绩提高”而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其中,“学习压力大”成为占据中小学生烦恼的首位,近六成学生因为学习问题烦恼。
调查结果让我们对现存的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非常担忧,这样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课时多、作业时间长、体育活动时间少对学生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最近的研究结果报告,我国7~17岁儿童,,低于国际公认的进一个世纪以来儿童身高每十年增长1cm的规律,城市女生身高七年间呈负增长趋势,但体重增加趋势却与身高相反。
尽快改变中、小学生目前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让他们插上自由的翅膀,让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我想这是所有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反思——素质教育的误区
管理学界有一条知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不知道何时,“木桶原理”与教育挂上了钩。是的,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一个人某项素质缺陷会影响到他的才能的正常发挥。哈佛大学向加州年仅13岁的鲍尔斯奇——这位被誉为“数学神童”的少年发去预录通知单时, “神童”话题成为加州家庭舆论的中心。鲍尔斯奇经历过数次跳级,从小学到中学,总共只接受了8年的正统教育。但正如哈佛一位教师所说:“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除了知识,还要懂得哲学、艺术等多门学科,可鲍尔斯奇的文科成绩很差,这对他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哈佛的这位老师的话可谓非常中肯。在为“神童”的特长而欣喜时,别忘了要看到他的短处。对于儿童来讲,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势必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所以,“木桶原理”似乎非常准确地道出了我国教育界存在多年的痼疾,即应试教育的弊端。教育界开始反思,开始研究与实践,于是素质教育便应运而生。素质教育至今喊了很多年了,不能说没有收获,但是笔者看来,确实在某些观念和某些操作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
素质教育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诚然,素质教育至今,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都知道搞教育就要致力于研究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问题,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
纵览古今,亚里士多德算是“全面发展”的第一人!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德、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
反思木桶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