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在课堂里飞扬让智慧在生命中闪光
要走出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困境,发挥语文科应有的功能,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语言思维训练,放飞学生的心灵,朱绍禹先生说:“语文学科,就是思维学科。”思维是智力活动的中心,思维能力是人的整体智力结构的中枢,思维发展了,人的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为思维催育和滋润着人的其他能力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七岁到十四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是学生今后发展奠基石,它必将服务于后继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实现智慧的生成。设法把语文本身固有的智慧“移植”到学生身上,那么,该从何处着手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问题富有挑战性
问题是创造的源头,探究的动力,正是以问题为核心才能让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的阅读,从而充分展开认知建构的过程,并且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中,提高学生吸纳、运用语言和发展高层思维的能力。问题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难有易,加上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之一,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烦琐的“满堂问”。因此,问题是否能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活跃思维,成了我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是这样一些问题:
(一)能触动头脑风暴的问题
问题的挑战性,首先指对学生思考力的挑战,同时每个学习个体思考所取得的成果又能在班级中引起互相激发的连锁反应,真正刮起了一场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风暴。这样的问题往往在激活思想的同时,也激活了语言,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一次,在上《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一位同学提出:乌鸦爱听奉承话,才上了狐狸的当,才会被骗走了肉,难道它不会想办法夺回来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就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步骤,说: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呀,我们怎样才能把狐狸嘴里的肉夺回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情绪高涨,大家跃跃欲试,都想说说自己想出来的好办法,问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使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方法,都会牵动全体学生的连锁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修正或互补,思维在碰撞中被真正激活了。
(二)能擦出智慧火花的问题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会是基于浅思维的简单问题,需要智力的支撑,而思考的过程又能不时地擦出智慧的火花。我看到过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执教《有这样一个村庄》时,让大家根据课文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这个小村庄,用简笔画画出来,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画。这一以画引读的新颖设计,同样是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画到“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一句时,该怎么画?老师提示说:“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该怎么表现?可要用智慧去创造呀!”问题的挑战性,激起了一场智力大比拼,同学们的创意无限,越画越多,越说越好,智慧火花的灿烂迸射,倾倒了听课的老师。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推想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大多是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的。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所读的文章进行推测、猜想。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揭题时推想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它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初学一篇课文,揭题时,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等方面入手推想,估计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在学生大脑里形成了一种
让想象在课堂里飞扬_让智慧在生命中闪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