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汉语语法史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GRAMMAR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 3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汉语语法史》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属于语言专门史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以历时的观念将汉语语法和汉语语法研究看作有规律的发展演变,从而描写汉语研究演变的事实,分析、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汉语研究的发展阶段为线索,以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探讨汉语语法学这门学科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重点掌握汉语语法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初步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内在动因和机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演变事实和规律,掌握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脉络。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一个学期,分为《导论》、《第一章汉语语法学的酝酿时期》、《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第三章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第四章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时期(上)》、《第五章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时期(下)》、《第六章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上)》、《第七章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下)》、《第八章港台和国外的汉语语法研究
》和《第九章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十部分。本课程重点是汉语语法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汉语语法演变的过程及规律, 培养学生语法分析运用能力;难点是词法、句法的具体演变规律。
《汉语语法史》的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难点章节是第四章、第七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汉语语法史》教学以讲授、练习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探究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灵活调控,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实践环节
《汉语语法史》的课程实践主要体现在实习试讲、教育实习过程中。
积极参加实习试讲、教育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提升语法知识的意识和认知,锻炼语法分析技能。
:32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汉语语法史》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1
导论
2
1
ppt课件
2
第一章汉语语法学的酝酿时期
2
1
ppt课件
3
第二章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
4
2
ppt课件
4
第三章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
4
2
ppt课件
5
第四章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时期(上)
4
2
ppt课件
6
第五章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时期(下)
4
2
ppt课件
7
第六章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上)
4
2
ppt课件
8
第七章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下)
4
2
ppt课件
9
第八章港台和国外的汉语语法研究
2
1
ppt课件
10
第九章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
2
1
ppt课件
11
合计
32
1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与其它课程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旨在加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对语法理论和语法发展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汉语语法问题的能力。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汉语语法史》(共一册),王力著,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年6月版
参考书:
1.《汉语语法学史稿》(共一册),邵敬敏,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年6月版
2.《中国语法学史稿》(共一册),龚千炎,语文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3. 《汉语史稿》(三卷本中册),王力,中华书局1982 年版
4.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九)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
考核形式:闭卷考察。
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汉语语法史》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内外因素。
2. 熟悉或理解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标准和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结果。
3. 掌握汉语语法学史的具体内容。
4. 综合应用正确的研究观
汉语语法史课程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