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加强思维训练等方面,来培养初中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数感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 数感的建立是提高每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估算,培养数学素养。以某校开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活动为例,为增加说服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要求学生估算解答:“全国的初中学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小张纸,一年全国初中学生要浪费多少吨纸?要用多少辆卡车运输?”这道题里的初中学生数、一小张纸有多大多重、一辆卡车能运几吨等数据都必须做出合理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估算,,纸张就算一人一天浪费30克的16开的小纸张,而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5吨,那么在这些基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真是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根据题意,全国的初中学生一年浪费的纸张达14235吨,要用2847辆卡车才能运完。同时还可以结合题目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这样的活动在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介绍古代记数方法,丰富数学知识。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抽象的数字符号不是表示数的唯一方式。人类早期对数的认识是从实物、代替物、图形,逐渐发展为数字符号的。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即会“数学地”思考,了解古代记数方法和演变过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2 数感的建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
体验数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活动是学生的学习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合理安排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而数感的作用是让学生有了操作的方向。
感悟数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反应迅速,思路清晰;有些学生冥思苦想,迟迟无法作答。这实际上就是由于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现象
——数学气质的不同所造成的。前者一开始总是自发或自觉地倾向于通过直接的数学棱镜去认知数学对象和学习内容,进而形成数学气质中的精髓——数感。
3 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理解数的意义,解释现实问题。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有利于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反过来,良好的数感又为理解现实问题服务。
运用数的统计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又能应用于实

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