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摘要:在高中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十分重视对文字、音频、视频、漫画等史料的开发和研用,而对历史地图的开发不但不重视,而且还大大削弱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以前学生人手一本的历史地图册和填充图册,现在已悄然的被踢出学生的书包。就是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历史地图也不怎么重视。但是这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对历史地图的考查的力度却在增加,尤其是2013年的新课标Ⅰ卷中,不仅主观题中涉及,就连选择题都涉及,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历史地图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地图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地图是人类某一历史时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直观反映,显示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那么历史思维能力到底是什么呢?国内外的专家给了不同的概念。如前苏联学者莱纳认为:“历史思维是运用已成为个人认识方法和历史观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素养。”我国的白月桥先生认为:“历史思维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确立的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殊思维形式和具体的方法论。”赵恒烈先生认为“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或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它是一种历史的认识活动。
”而我们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更多的采用的是白月桥和赵恒烈先生观点的综合。
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思维的具体要求是: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中,对能力的要求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部分,指出要“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而这些要求正是高考中历史学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而合理地运用历史地图教学不仅能体现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而且更能很好的实现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有效合理利用历史地图,使学生能独立地运用历史思维理解具体历史事件,从而就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再认和再现的能力,这也是对历史思维能力的最低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往往采用让学生直接记住历史史实和结论,所以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没有形成对历史的再认和再现,也就是没有通过自己大脑进行再加工,所以学生一旦合上书本以后,什么也没有记住。
这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碰到的障碍之一。而历史地图蕴含的信息直观且丰富,可以弥补教材中文字信息的不足,延展、扩充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就能拓宽学生对教材认识的不足,就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第二,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有效利用
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