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上述病例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A组46例患者发病后4~8w接受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B组38例患者发病后8~16w接受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4例患者治疗后气导纯音听阈为(±)dB,明显好于治疗前,%,%,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B组,无感染病例出现。结论及时的采取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耳科急症,目前研究认为病毒感染、内耳微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是诱发次病的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彻底恢复听力的特效疗法,多采取综合疗法,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已经逐渐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当中,该种用药方式可直接作用靶器官,避免全身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对探讨分析了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耳发病,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恶心等证,符合突聋的相关诊断标准。根据用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8~54岁,平均年龄(
±)岁,左耳24例,右耳22例,发病时间1~10d,,B组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岁,左耳18例,右耳20例,发病时间1~8d,,两组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位置等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4w,包括抗凝剂、病毒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支持和高压氧治疗等措施,A组4~8w内联合鼓室内地塞米松治疗,B组8~16w内联合鼓室内地塞米松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患侧耳朝上,外耳道消毒清洁,耳内镜辅助,鼓膜后下象限行鼓膜穿刺,将1mL地塞米松(5g/L)缓慢注入,保持患侧朝上30min,嘱咐患者不要进行吞咽,1次/d,7d/疗程,根据患者情况治疗1~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气导纯音听阈测试。
,并对本次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参考标准[2]如下:治愈,患侧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此次患病前听力水平,或达到健侧水平;显效,患侧频率听阈提升超过30dB;有效,患侧频率听阈提升15~30dB;无效听阈改善不超过15dB。总有效率=1-无效率。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t和x2检验分析数据资料,P<,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4例患者治疗前的气导纯音听阈为(±)dB,治疗后气导纯音听阈为(±)d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