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PDCA为何会空转.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PDCA为何会空转?
PDCA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修正)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由美国质量学专家戴明博士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最初应用在质量管理领域,最后发现除了产品需要品质管理之外,经营管理的“品质”更为重要,遂推广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领域。PDCA循环的特点是:每一次循环都会使工作的水准上升一个台阶。许多企业实施PDCA管理很长时间,但却总感觉到“还是跟原来差不多”,这就说明PDCA循环只是在机械地运转,并没有真正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准。
按照PDCA循环的工作方式,许多企业都会定期(一般是每月)召开经营业绩管理会议,各部门管理者针对业绩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讨。但很多情况下,这种会议往往都会演变成空洞的探讨,由于报告者对问题的现状把握过于笼统,原因分析又过于感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策犹如“构筑在流沙之上的堡垒”,要么根本无法实施,要么虽然实施了但对目标的达成收效甚微,因此,每个月的经营会议上总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所探讨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这样的经营会议真的能改善企业的业绩状况吗?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式,所谓“科学”,核心在于“理性”,而理性的核心则是逻辑性和客观性,如果不能把握住这些关键要素,PDCA循环就会“空转”。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逻辑性和客观性来展开PDCA循环。
企业或员工的业绩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改变了他们的行动方式,而行动方式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改变了思维方式,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不能构建起有逻辑的、客观的思维方式,则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犯错将会有如家常便饭。优秀的跨国企业与国内民营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思维方式上。在优秀的跨国企业,推进工作非常理性,上级审查下属的报告时,经常会问“为什么”,而对于下属给出的回答,上级不会轻易相信,往往要求下属拿出“依据”(包括事实和数据),同时上级还要对这些“依据”进行反复的推敲和验证,下属会因此而将报告修改若干次之后才能得到通过。反观国内多数民营企业,工作的思维方式过于“感性”,经常从看到的表面现象就开始下结论、出对策;即便能对表面现象问一句“为什么”的,其答案也往往是靠“想象”出来的,经不起推敲。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问题往往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很多人都认为优秀的跨国企业最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是其良好的“企业文化”,我认为在工作中保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就是这些跨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要将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总结为一个方法论的话,那么这个方法论就是“PDCA循环”。
比如在某零售业企业的经营会议上,报告者称:“上个月销售业绩下滑是因为下雨天太多,影响了人流量。”这个解释咋一听似乎很合理,但如果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有太多漏洞。首先,如果我们假设这个答案真的成立,那么相同地区的所有店铺都应该受到相同影响,也就是说该地区的所有不同品牌、不同企业的销售业绩在上个月都应该下降,这一点能够获得证实吗?另外,所谓“太多下雨天”是多少天?“影响了人流量”是多少人流量?搞不好比去年同期的下雨天数量还要少,人流量比去年同期的还要大,由于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撑,这些情况谁能保证不会发生?显然,上述的报告内容都是报告者“臆想”出来的,根本站不住脚。由于“Check”的部分已经“不靠谱”了,“Action

PDCA为何会空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9-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