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揭示其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从对象和科目两方面来研究,主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践性教学的推广,并对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672-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一直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但是这种重视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被动的局面。因此,近些年关于如何改革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重点。
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照本宣科、僵硬呆板,学生临阵备考、死记硬背,课堂缺乏互动、气氛冷淡等诸多问题,都违背了思想政治课教育人、塑造人的出发点。追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教学当任务,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
目前高校的考核制度都偏重于教师的科研成果,造成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从而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精进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心态产生偏差,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把学习当负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旷课率最高,最乏味,课堂上开小差最多的课程。主要由于学生多认为这种通识性教育对专业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将知识死记硬背。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实社会价值取向的偏离,学生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考证、过级,过度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与实践相脱节,课堂内容空洞
高校课程的内容是否能够被学生吸收、转化、利用均离不开实践。但是现阶段,却由于长期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未被打破,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分析社会现实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理论教学没有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
总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着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那么,如何改革,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2 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近些年,教育界学者相继提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期能在教学领域拓展验证。有些学者提出应从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出发,将“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牛杰,周家华认为教师应正确对待情绪体验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结果,并提高自身的情绪观察和调节能力,才能在再评价阶段帮助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的认知能力,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1]。
针对不同的教学科目,研究学者也略作讨论,李明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对基于资源的主题、基于问题、Web Quest和基于案例学习等四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孙晓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从课堂实践、校园文化、专题讲座、专题调查、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研究较多的尚属实践性教学模式,伍学军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中有三种模式即课外、课内(课堂)、混合等实践教学模式。其中,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具备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