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货何云何从
传统百货业在诞生伊始,就曾强势挤占当时的个体摊贩市场而快速成为零售业主流。如今,当年的新生模式已渐显老态,被现代化的业态所冲击。眼下,传统百货业又面临着去百货化、招商难、同质化所形成的新一轮转型压力。
北京蓝岛大厦是一家典型的传统百货,毗邻北京朝阳大街使馆区和CBD中央商务区。自从1993年开业,20年来经历了中国零售业态一波接一波的转型变迁。面对眼下严峻的形式,像蓝岛这一类的传统百货又将如何应对,并形成特色经营,度过传统百货共同的寒冬期。北京蓝岛大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采购中心经理侯钜南认为:“在这波转型大潮中,传统百货需要找到突破口,打造特色经营,方能在零售市场站稳脚跟。”挑战与机遇并存
品牌价格的不断攀升导致百货打出价格战;国内服装行业的内外销缩减波及传统百货,导致销售额下降;商业地产快速扩张致使顾客分流严重;多个城市都在大力建设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使本来就竞争激烈的百货商场经营更加困难。可以说现在的传统百货四面楚歌,压力重重。
但是在北京蓝岛大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采购中心经理侯钜南看来,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我们本着共赢的原则,根据周边环境和整体市场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逐渐找到我们的竞争优势,并与商圈内的其他商场形成良性竞争,带来共同利益。
”
服装时报:品牌的集体涨价潮是否影响到传统百货的运营及销售?
侯钜南:不仅传统百货,国内的服装行业都面临着品牌同质化和品牌价格居高不下的难题。首先要认识到品牌不是靠价格而是靠价值来竞争的,但是,国内的很多品牌即便在高折扣的前提下,价格已与一些奢侈品牌不相上下,这一点非常可怕,直接影响到传统百货的聚客能力。
另外,如今的消费者逐渐追求品牌文化,而大部分国内品牌的原创力不强,品牌单纯地追求价格而忽视品牌文化价值,消费者不会甘愿为高价格又没有价值的品牌掏腰包,传统百货业态的联营主导模式在我们引进品牌的时候,已使商场陷入被动两难境地。
直接的表现就是,很多传统百货的客单价在提高,成交量却正在下降,导致分流严重,这是未来传统百货经营的重大危机。
服装时报:传统百货业发展所面临的同行压力来自于哪里?
侯钜南:商业地产的快速扩张。比如伦敦的商业地产规划有序,几年前固定的几个主流百货商场,过了几年后依然还是这几个商场稳定地在存量运营。反观国内,20年前北京的主流商场面积大约为50万平方米,但是仅去年北京的商业地产开业面积就达到了100多万平方米。这样大规模的商业扩张使得百货业面临生存压力。
服装时报:传统百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服装行业、品牌价格上涨,处在悠唐广场和世贸天阶这样的“三角地带”,蓝岛大厦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来吸引客流?
侯钜南:蓝岛大厦从20年前开业至今,这样的竞争就没有停止过。不过不同模式的业态有助于商圈增加活跃度,消费者辐射范围增大,当朝外大街商圈更热闹的时候,会吸引更多的人群。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场之间自然会形成错位经营,品牌风格、组合形成差异化,“蛋糕”做大了,还怕会吸引不到人吗?
举个例子,由于现在北京四环路以内的商业用地处于饱和状态,以及物业价格极高,更多的商业发展机遇和空间转移到五环路之外,于是2011年我们在通州梨园地区开设了蓝岛通州店,这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店,300米之外是一家贵友百货。去年的蓝岛通州店达到
传统百货 何云何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