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1、生物的定义: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生物的生命现象:
(六条,能够举例说明每条现象,能够根据这六条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其他所有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②生物体有生长发育现象。(种子参天大树;蝌蚪青蛙)
③生物体不断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也叫
新陈代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④生物体通过繁殖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
九子,子子不同)
⑤生物体能够对外刺激作出一定反应。(含羞草、草履虫、河豚;趋利避害)
⑥生物体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恐龙灭绝;仙人掌针形叶)
3、生物的主要类群:(举例说明,每种类群知道1~2种代表生物名称。)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绿藻、海带
葫芦藓、地钱
蕨、桫椤
水杉、银杏
各类粮食、蔬菜、水果
微生物
动物
植物
自然界
非生物
生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蛔虫、猪肉绦虫、蜗牛、蚯蚓
螃蟹、蜈蚣、蜜蜂、蜘蛛
鲨
鱼
鲤鱼
青蛙
大鲵
蛇、乌龟
扬子鳄
鸳鸯、
鸡
鲸、蝙蝠
牛、鸭嘴兽
真菌
细菌
病毒
蘑菇、木耳、酵母菌
乳酸杆菌、
大肠杆菌
乙肝病毒、甲型H1N1病毒
SARS病毒、艾滋病毒
※4、生态因素的定义: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能够举例说明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例如光、温度、水分对鼠妇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态因素分类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
互助等。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例如:仙人掌适应沙漠干旱环境、蚯蚓适应洞穴生活;蚯蚓改良土壤,人类活动破坏环境
注意: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但不能相互适应,只能是生物单方面地去适应一定的环
境。
6、生物学的定义、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离不开生物。(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第二章探索生命
1、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熟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观察结构
支持结构
连接结构
调节结构
其他结构
调节光线
调节物象
目镜、物镜
镜座、镜柱
镜臂、镜筒
反光镜、遮光器
粗、细准焦螺旋
载物台、压片夹、转换器
操作步骤:
①取镜②安放③对光④装片⑤调焦⑥观察⑦记录⑧复原⑨装箱
显微镜操作步骤记忆口诀:
取镜与安放,转动来对光,放压标本片,调焦见物像,结果要记录,复原后装箱。
注意事项:
①显微镜观察材料要求:薄而透明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10×10的组合放大100倍
③高倍镜观察: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大。
④显微镜成像特点: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⑤物像移动方向: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原来物像所在方向移动(在哪向哪移)
⑥污点判断方法:先玻片标本,再目镜,最后物镜。
2、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明其用途)
①观察器具:放大镜
②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
③加热器具:酒精灯、石棉网
④计量器具:量筒、天平
⑤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
※3、临时玻片标本制作:
(熟悉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擦②滴③取⑤放⑥展⑦盖⑧压⑨染⑩吸
注意事项:
①取好材料,浸入水滴中展平后,先盖片,后吸水,需要染色时再染色。
②盖片注意: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另一侧接触水滴,轻轻倾倒放下,盖住材料。(防止气泡产生)
③染色注意:将染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
※※3、科学探究过程:(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实验④得出结论⑤表达交流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观察、调查及搜集证据)等方面。
科学探究常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在探究中,要坚
生物七上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