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剧舞台上的几出三国戏
内容摘要:“三国戏”是京剧剧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国的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在京剧史上历史悠久。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就有三国的连台本戏演出,这些剧目更是成为三庆班的大轴拿手戏。从中可见三国戏在众多京剧剧目中的分量。这些戏经过代代京剧人的传承、加工,使其无论从艺术性、欣赏性还是表现力等方面均成为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
关键词:三国戏京剧传统戏
三国戏是京剧传统剧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剧目都是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为题材。京剧《长坂坡》就是其中一出非常有特色的经典传统剧目。
京剧《长坂坡》又名《子龙救主》《当阳桥》,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败走新野,曹操大军夤夜率兵追及,刘备与家眷在乱军中失散。赵云舍生忘死,单枪匹马冲入曹营,七进七出,屡涉险境,终于在万马军中救出简雍、糜竺、甘夫人,后又奋力保护刘备幼子阿斗,突出重围。张飞在当阳桥接应,吓退曹兵。清道光后期,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班主程长庚邀请卢胜奎为三庆班编写新戏,将《三国演义》改编成三十六本连台本戏《三国志》。这部戏被搬上舞台后成为三庆班的代表作,一般在年底封箱戏时演出。每次全部《三国志》演出结束之后都会再重演一遍《长坂坡》,据此可见这出戏的分量和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当时程长庚、卢胜奎、徐小香也因为《三国志》获得
“活鲁肃”、“活诸葛亮”、“活周瑜”的美誉。这几个舞台形象也被收录入“同光十三绝”的画像中流传至今。
《长坂坡》这出戏文武并重,对演员的唱、念、做、武功要求很高。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杨小楼先生以武戏文唱的表演风格精彩地塑造出英姿飒爽、武艺超群的赵云形象。他非常善于塑造人物,表现故事。在这出戏中,他运用武生特有的唱念方法来处理剧中的唱腔和念白,既有力度又富有激情,而且节奏感很强,高亢挺拔,非常有大武生的气势,准确地塑造出?w云威武、勇猛的青年将军形象。剧中的一个精彩看点――“抓帔”,这是全剧的经典桥段,表现的是糜夫人为了救阿斗,不拖累赵云,自己投井自尽,赵云追至井口救糜夫人,结果只抓住了糜夫人的衣服。然后,赵云一个高难度的武戏身段“倒扎虎”翻下来,这样的处理将当时情势的急迫和赵云救糜夫人的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十分精彩。在这出戏的早期演出中,“抓帔”的情节是没有的,后来经过王瑶卿先生和杨小楼先生的艺术加工才有了今天的版本。厉慧良先生的《长坂坡》在此处的演法与杨小楼先生有所不同,首先在这场戏中赵云的上场,厉慧良匠心独具,运用了一连串几个
“鹞子翻身”的技巧,将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中的情境表现得精准生动,同时也让台下的观众感受到京剧武戏的独特魅力。在“抓帔”的时候,厉先生也是使用“倒扎虎”的技巧,但是到了晚年演出时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他根据剧情创造出另一种演法,即用把抓下的帔抛到半空中,然后走一个大翻身接住,跪搓步到井前。这样的处理同样表现出了赵云当时急切悲痛的心情。
这出戏常与《汉津口》连演。这种连演的演法看点在于演员要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一人分饰两角,诠释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长坂坡?汉津口》即是如此,演员前饰赵云,以武生应工,后饰关羽,以红生应工,这就是京剧中常讲的一赶二”。甚至在有的戏中还会出现“一赶三”的情况。类似这种演法在京剧中很普遍,如《群?借?华》中前饰鲁肃后饰
浅析京剧舞台上的几出三国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