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
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期末论文
学院: 人文传播学院
班级: 2010级广告学2班
学号: 079
姓名: 彭光林
海南历史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以海南乡土文化为例
摘要:海南的文化虽属于中华文化的边缘区域,但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其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要建立在培育自身乡土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以乡土文化的历史时代特色打造海南的文化形象。本文以海南文化历史发展的过程性为基点,简述了其曲折、登上舞台、与之关联的乡土文化的发掘和建立以及发展,为海南文化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埋下了极大的潜力,其中以乡土文化节,民族风情文化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为例,说明了海南乡土文化在海南历史文化建构与传播中发生的作用。最后为海南文化形象的建构传播提出几点意见措施。
关键字:海南历史;黎族风情文化;乡土文化节;旅游文化宣传;
海南文化,是拥有悠久历史和区域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区域文化而独立存在着。早在秦汉时期开始萌芽,唐宋时期已经形成海南岛独立稳定的行政区。海南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处热带地区。全年气候高温,降雨量充沛,黎族同胞坐拥这里天然的美丽山水,以农耕和旅游业为主,乡土风情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后,现正在向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形象跨步迈进。
一海南历史文化的发展经过
(一)海南文化历史悠久
海南文化历史悠久,其发展曲折艰难,秦汉时期萌芽,元、明、清时代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从海南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上说,它是远离发达的中原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边缘区,但它始终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先进文化的入侵。
(二)海南文化发展曲折
首先,唐宋时期的海南岛就已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行政区,但战乱又使它发生变化,而唐代以后,中国封建经济中心南移,宋代北方战乱,商人、官吏以及大批的汉族人民迁居海南,从而海南文化与中原文化进一步交融,中原的文人墨客开始注意海南岛的特色风情,宋代即有关于记述海南岛地区风俗习惯、物产的著作盛起。
明清时期,海南文化更加走向成熟和发展。农业开发,耕地面积扩大,以农耕与游耕相结合是海南人民的的耕作方式,但技术都较落后,不断注入中原文化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得到发展,学校、书院遍及各州县,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增多。然而始终受地理因素的束缚,
“海南岛”特立于中华文化之中。
(三)海南文化登上国际舞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南乡土文化不断在全国各地舞台展露,这个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了我国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国内及海外人士纷纷投来关注目光。海南历史文化形象走向了一个明朗化的历史台阶。
二海南乡土文化的巩固发展与海南历史文化形象的逐渐形成
(一)民族风情文化的发掘
海南省主要是以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与部分汉族同胞杂居地,历史以来乡土文化主要以黎族风情习俗为主,民间的乐器、歌舞、戏曲等都富有绚丽多彩的民族特色。
在明清以前,由于地理历史的束缚,海南岛与中原地区隔离,受交通、文化等的条件限制,海南人民保持自己的生活习俗,海南文化是落后和封闭的。明清以后,海南政治、经济、文化得到相应发展,而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海南的独特地理条件成为了政府的发掘对象,地理因素成为了它的优势,就是这种独立的,被中原文化后来才拾起的海南岛,给海南
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期末(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