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安达高中:于福东月亮的美称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峨嵋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注释:半轮秋:半圆形的秋月。平羌:即平羌(qiāng)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县峨眉山附近。《峨嵋山月歌》散译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直向三峡驶去,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要在眼前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旅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峨嵋山月歌》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峨嵋山月歌》赏析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角有平羌江(今青衣江),源出四川芦山,流至乐山入岷江。《峨嵋山月歌》赏析次句“影”指月影,“入”“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谓语,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点明了月影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灵空入妙。“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峨嵋山月歌》赏析次句中有人,第三句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故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ijiazhuang1
  • 文件大小2.19 MB
  • 时间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