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判决――萨满文化
作者简介:张妍(1990-),女,满族,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方向。
摘要:在原始的社会生活中,萨满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人们通过对于这种古老规则的信奉,谋求一种最朴素的幸福。人们相信神是正义之理。通常萨满法师通过做“法事”达到人神共鸣,从而链接了神与人,使神的意志得以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撑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古老的中国有着多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萨满作为亚洲大陆上最为远古的信仰之一,至今仍在通古斯民族中传承。萨满本意为“巫师”,在通古斯语系的民族中流传最广。萨满不同于其他宗教,它的产生时间无从考证,也没有统一的教义,更没有固定的从事宗教的场所,这也成为它在后期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萨满;文明;民族;法制史
萨满文化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宗教之一,有研究表明萨满文化曾经影响到了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澳洲。而通古斯民族所在的亚洲是萨满文化的核心地区。通常萨满的仪式十分复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两种,一种以舞蹈的形式展现。东北地区的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的舞蹈中就包含了萨满文化的元素。舞蹈也经常出现在萨满仪式上,仪式通常为两个人“大神”和“二神”。在仪式开始之前二神拿着手鼓在神坛外围击鼓吟唱,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请神。在绕台三圈以后大神登场,大神的着装要更为正式,头戴面具、腰系腰铃手中持萨满神鼓。后来通过这种形式演化出多种艺术形式,主要有腰铃舞和各种形式的大鼓,东北俗称的
“跳大神”也是萨满舞的一种分支。在今天中亚地区也能找到萨满舞蹈的身影,在伊斯兰文化传入以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也普遍信仰萨满教。如今的维吾尔族人在秋收之后也经常跳起萨满舞来庆祝丰收。第二种则是通过“通灵”,萨满巫师经常在做法事的时候出现抽搐,或是晕过去,然后在萨满神鼓的召唤下醒来,这时在他们会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一面,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且他们坚信这是神明的启示。
信奉萨满教的人们往往保持着一种朴素的心理,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所以对待自然的态度也恭敬很多。原始部落时期萨满主观着神务,而人是听命于神的,所以天神通过萨满来向人传递的信息是必须服从的。信仰萨满的原始部落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或者是类似于法律的规范。那么部落的秩序就要由神明来维护这就是神明判决。这种判决出于萨满仪式主持者的直观感受,来自于习惯。我们今天的民法领域的公序良俗原则就来源于此。这种处于最本能的最朴素的情感。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首先这种原则并不能保证实体公正,更不会体现程序公正,所以这种判决方式是纯主观的,盲目的毫无根据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萨满教中的神明判决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智慧,比如说判断两个有嫌疑的人谁是罪犯,让两个人同事来舔烧红了的刀,如果被烫伤说明这个人有嫌疑。大多数的情况下罪犯的心理与无罪人的心理完全不同,由于两个人对于神的判断深信不疑,罪犯会害怕焦躁从而口干舌燥会被烫伤。而无罪的人相信神明不会冤枉好人,从而从容应对由于有口水的保护,无罪的人会安然无恙。
萨满教孕育出独有的文化,在早期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提倡万物皆有灵。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值得敬仰的,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飞禽走兽都有神灵庇佑。“天神”主宰一切,“风神”“雨神”“雷神”都要听从“天神”的召唤。生活在山边的猎
神明判决――萨满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