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诗二首比较阅读
王善明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愈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人以寒食节为题材入诗的颇多,孟云卿和韩的《寒食》诗,可谓是写寒食诗歌的“双璧”,两首诗同为天宝年间写成,却因诗人的身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风格。孟云卿平昌人,后移居洛阳。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浪荆州,过着极为穷困潦倒的生活,就在漂泊不定,流寓他乡的一个寒食节前,忧郁的诗人写下了这首绝句。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孟云卿写此诗时,正是二月,江南已是花满枝头,草长莺飞。诗的首句用一个“满”字写出了江南之春给人的是繁花竞丽、色彩缤纷的感觉,此情此景,最宜悦目赏心,可是在贫困潦倒的诗人心里,美景与漂泊贫寒的身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诗人直抒胸臆,将自己苦涩的心愿和盘托出,“他乡寒食远堪悲”,让人顿生怜悯之情。独在异乡的游子在佳节来临之时,怎不生思念亲人之情?思之不得,不由地悲从中来。从诗的表现手法上看,此处用了乐景衬哀愁的方法,更显得情哀感伤。加之“寒食”二字,还暗示着少食或无食之意,一语双关,更显诗人心境之悲苦。
接着由寒食而想到断火。寒食“无烟火”,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相沿袭的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的食物,故名寒食。又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到宋,该节便成为游人玩赏的好日子。宋人邵雍说:“人间佳节唯寒食”,可见时人对寒食节的钟情了。而贫居之人“无烟火”,恰是因生活所逼迫的结果,“无烟火”三个字包含着多么辛酸的滋味。“不独”二字,一语透彻,直击主题。诗人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寄寓着对当时现实的深切的不平和愤恨。与其说是寒食诗,倒不如说是那个时代落魄士子无奈的忧患和绝望的呐喊。
韩的《寒食》只注重于寒食节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朝政或对自己身世的评议,看不出有任何愤恨不平的情感。第一句展示出寒食节长安城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作“春城”,不仅显得造语新颖,而且富于美感,让人产生联想。“飞花”二字,状写春天的五彩缤纷,尤突出暮春江南的景象,与第二句“东风”及“斜”字关联。第二句则剪取了东风“御柳”的镜头,一个细节描写就为诗歌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御”字与“汉宫”“五侯”相关联,三四句则是寒食节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时间由白昼转
《寒食》诗二首比较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