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闹人的小魔头.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闹人的小魔头
闲不下来的孩子
气候宜人的暖春,我却留意到一位异常烦躁的妈妈。
第一天见到她,我就看到了这一幕。妈妈大吼儿子:“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烦死人了!”然后她用力地按住儿子,想让他停下来。
但小男孩根本不听妈妈的指令,他扭动着身体,不停跳动着。随即,好动的男孩又把自己手里的饼干包装袋扔掉,将里面的饼干捏碎,撒到脚下,不停踩起来。踩完饼干之后,他又跳到了矮墙上,在墙上大喊大叫。喊了一会儿,他改变路线,一个转身跳下墙,开始拼命地往前跑,头也不回,先穿过一个走廊,然后绕过厨房,最后消失在打饭的人群中。
看完这一幕,我觉得还是挺有趣的,孩子这样,说明他的精力旺盛,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发泄渠道。
妈妈无奈地跟我说:“大李老师,我儿子小时候很听话很乖的啊,怎么越长大越闹腾了啊,太让我发愁了。”
这位妈妈眼中一刻也不闲的男孩,叫旭旭,今年6岁。为了解孩子为何如此“闹腾”,我开始观察旭旭。只有基于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我们才能查找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爸爸的“以暴制暴”
第二天上午,阳光灿烂。小朋友都在前院玩,却没有发现旭旭,于是我来到了后院。看到旭旭的爸爸在一个转角处,正训斥旭旭。
“旭旭,你给我站好了。”
“你难道不能安静一会儿吗?你都快上小学了。”爸爸似乎担心旭旭没听清楚,又说了一遍:“你的手能不能闲一会儿啊,净捣乱。”
“旭旭,你再动一下,我真的生气了。”旭旭因为站的时间太长了,一不小心又动了一下。爸爸的面部表情变得狰狞起来:“我怎么说的,你怎么听不进去呢!”他的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变大了。
听完爸爸的这些话,我忍不住摇头。
反复地批评,只会更加强化孩子的行为。爸爸在“乱动”这个问题上,过度强化,所以旭旭会变得更加关注自己是否在动,越是想自己安静下来,越不能安静,因为他的这根神经变得过于敏感了。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用另外的方式让孩子动起来,而不是控制他,让他静。
我把他们带到一个教室,这个教室里摆满了各种工作材料,有打磨木头的,有捏陶泥的。
“旭旭爸爸现在帮大李老师打磨木头,旭旭当爸爸的助理,怎么样?”旭旭的爸爸很诧异地看着我,出于对我的信任,按照指示开始做。
大约过了15分钟,旭旭开始忍不住了,胡乱地动来动去,把所有的木头都扔到了地上,并且用力地踩。一旁的爸爸又忍不住了,准备站起来狠狠教训孩子。
我一把拉住了旭旭的爸爸,告诉他不要这样。随后,我走到旭旭的面前,说:
“旭旭,大李老师看到你特别喜欢将东西弄到地上踩来踩去,我有一个很神奇的玩具,可以用脚使劲踩来踩去。”
旭旭一下子变得很有兴趣,“大李老师,哪里有?哪里有?”他眨着眼睛开始看着我。
我拿出一个可以用脚蹬来蹬去的轱辘。旭旭很快就坐了上去,反复用脚蹬来蹬去。
我没有让旭旭的爸爸继续原来的模式,反复地强化孩子,而要转移他的注意力,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转变成一种“工作”状态。
旭旭很开心地玩着,玩了很长时间。爸爸在旁边惊呆了,他从没见过孩子这么专注地玩一件东西。
儿童的行为是需要我们成人去疏导的,而通过简单的“堵”或者“说教”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要做的是“疏导”和“引领”,而不是“对抗”。我们需要把孩子的力量引向正向的地方。
“不规律生活”惹的祸
第三天,早饭过后,我就来到旭旭住的宿舍。

闹人的小魔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