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武相通,文武相融.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武相通,文武相融
太极拳与中国书法,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
太极拳吸收了《易经》的阴阳学说,老子的道德学说,儒家的中庸之道,兵家的虚实论,中医的经络原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因此说,太极是哲学,太极是文化,太极是大道。
书法绘画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国学。她的辉煌和伟大,同样体现在阴阳、虚实、沉稳以及意念上。武术与文化的艺理是相通的。
习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书法绘画讲究身正笔直,握笔有方。
太极拳要求松腰,沉肩坠肘;书法绘画讲究指实,掌虚,腕活。
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书法绘画也包括“笔画的虚实”、“结构的虚实”、“章法的虚实”。
太极拳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书法绘画讲“是故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右体者也,而右体则运于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体者也,而上体则运于下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为下体之实也,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练习太极拳要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此全是用意不用力。文人在书画之前,应该是
“意在笔前,文向思后,然后作书。”学习书画,虽然有体力的成分,但更多的说应该是精神、意志、意念上的一种活动。他们同样都是用心去完成的作品。
太极拳要求动中求静,相连不断,盘拳走架运劲如抽丝,绵绵不断,要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呼吸深长,气沉丹田;书画讲究身体、意念和力量合并成一种内力,送到笔的锋豪上,完成的作品才能轻重舒缓,精彩动人。
太极拳和书画,更为相通的是都要遵循有阴有阳,阴阳互根的原则。习武者如果阳大于阴,将是肢体僵硬,如同木棍,如果阴大于阳,将是松垮懈怠,软弱无力;而一幅画作如果阳过阴无,就给人一种空洞无实之意,如果阴大于阳,更会让人有乌云压顶,透不过气,没有呼吸之感。真正的功夫高深的武者和书者,他的功夫中不但要有虚实开合,上下相随,连绵不断,内外相合,刚柔相济,一发而可以掷千钧,挥毫泼墨间呈现出江山万物多娇,美妙绝伦的内在功夫。他们练至虚无境界,其思想意识皆至上乘,抛弃一切功名利禄,得到的将永远是健康,快乐,长寿。
自古有“文武交泰,书剑一家”,“文需武功,武需文帮,文武合璧,天下无双。”二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恒修勤练,必将受益终生。
习练太极拳,自古有“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不到终是迷”、“有根有恒成功易,无情无义入门难”之说,现在社会上很多自以为是的所谓名家,把祖上传下来的太极瑰宝,按着自己的一己想象改得不成体统,七扭八歪,花里胡哨,失去了太极的本意。要真正喜欢太极,就应该找一个明师,口传心授的学点老祖宗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东西,别让民族的东西失传了。先求形似,再

文武相通,文武相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