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题名称-泉港区进修学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名称: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在小学校本课程中,传承<北管音乐>的实践研究》
《本土民俗资源(北管)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钟青霞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就成为保存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所在的学校一贯重视民间音乐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在落实北管音乐资源进课堂,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
一、北管音乐进课堂的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研究背景
庄重文实验小学地处泉港区的中心地带,学生来自各个乡镇,大部分学生能讲较为流利的家乡话,有接受过南音、高甲戏、芗剧、莆仙戏等民间音乐形式的熏陶。北管音乐主要活跃在泉港区各个乡镇,被称为民间音乐奇葩,它源于省外,繁衍于泉港,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和、渗透,演化而成了既保留有发源地——江淮一带民间音乐的风格,又融合了闽南、莆仙音乐的某些特色,兼有泉港地方特色的新乐种,有“天子传音”的美誉。学校在2004年被指定点为“中小学北管实验基地校”,为此,选择她做为校本课程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建设学校特色文化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北管音乐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首先是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目前全区仅有民间北管艺人百余人,大多业余且年老,存在着北管音乐人才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突出问题。其次是民俗世事的变革。之前各北管乐团、乐社大都是依赖民间的民俗组织
进行自娱自乐或者参与以盈利为目的的婚丧喜庆,节日佛诞等文化活动。近年来,由于传统民俗日益淡化,很多的传统节日被现代节日所取代,殡葬改革,大街小巷人们三五成群的跳广场舞。北管艺人没有稳定的收入,受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演出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对北管音乐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目标,北管音乐活动越来越被淡化,这意味着北管音乐即将慢慢失传。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北管音乐能很好地传承下去,必须从少年儿童开始普及,利用学校校本课题这个平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开展北管音乐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二、北管音乐的艺术特点
(一)北管音乐的起源
北管音乐一般简称“北管”。(北管音乐的由来)北管的“北”字,系指北面传来。泉港商人从江浙带来,还有《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泉州市分卷惠安北管》书中记载北管传入的另外两个渠道:(1)山腰盐场的官兵传来部分曲谱,二十世纪前半叶,山腰盐场驻有护盐的军队,其中有部分官兵是南下的江淮籍人。(2)“凤阳婆”卖艺传来一些曲谱,当年淮河连年泛滥成灾,江淮人出外流浪求生,巡回表演杂技、卖艺、弹唱凤阳歌之类的曲子。管(或馆)是乐馆社的代称,即管弦乐
(二)北管音乐的主要分类
北管音乐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声乐曲和器乐曲两大类。从北管演奏的内容、曲调、调式、调性、乐队组编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北管跟一些地方的民间音乐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如:许多北管演唱曲词与江淮民歌相近,演奏谱与广东民间乐曲相似,唱曲奏谱与京剧相似等。
声乐曲被当地艺人称为“曲”,是有唱词、有曲调,供演唱使用的。歌词以叙事抒情、写景抒情居多。器乐曲被当地艺人称为“谱”,只供乐队演奏。北管音乐的调式、板式都比较简单,不会太复杂多变,显示出简约和质朴美。
    (三)北管乐队编制特点:
       (图片)
北管的乐器分为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三大类型。 
管乐器:包括品萧(笛子)、嗳仔(小唢呐)
弦乐器:包括提弦(京胡)、壳仔弦、瓢胡、伬胡、双清、吗胡(二胡)、中胡、小三弦、中三弦、月琴
打击乐器(气氛型):包括小鼓、单皮鼓、拍(即板)、大钹、小钹、大锣、小锣。
北管乐队中每种乐器都在担当以下类型的一种角色。即框架型、华彩型、润泽型、气氛型。框架型的乐器有提弦(京胡)月琴品萧(笛子)、中三弦、大双清,它们奏出曲调中的主体音;华彩型的乐器有小伬胡、小双清、北三弦,这些乐器主要奏出曲调中的骨干音;润泽型乐器有瓢胡和吗胡(二胡),它们的音色柔和;气氛型乐器主要是锣鼓阵。
。北管乐队由演唱组和器乐组共同组成。
。整个乐队一般采用“支声复调”的演奏法,构成即兴和声的效果。拉弦乐器常用“一音一弓”的拉奏法,而且在整首曲谱中,此奏法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多数的北管曲、谱,其演奏都在每分钟60-72拍之间,这正是北管古朴、典雅的一个象征。  
。由于多数北管曲牌谱面较短小,故常采用多个曲牌相连接演奏。一般相互连接的几个曲牌的确定必须考虑其地方特色、要求乐声融和,并有所变化且注重对比性以及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因素。
民间把几个曲牌(六个以上)联缀演奏称“几串”。山腰的“六串”郭厝的

课题名称-泉港区进修学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ijiazhuang1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8-09-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