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相关法规以及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规划修编主要背景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个统筹”的指导思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四川省政府下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意见》。提出要继续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地做好城市规划,严格建设项目的选址,规范规划管理行政行为的要求。
,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镇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新都、温江撤县设区,设区数已从7个增加到9个;中心城区现状人口与用地均突破上版总体规划2010年的规模;近期正在实施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东部和南部新区建设、城市核心区建设、危旧房改造、水环境治理、交通畅通工程等。
,为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综合协调,需要进行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个统筹”的原则
本规划修编的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3.《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4.《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5.《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
、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本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本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金牛、成华、青羊、锦江、武侯五城区、高新区和新都、青白江、龙泉、双流、温江、郫县六个周边区县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3681平方公里。
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的都市区范围包括四环路以内的中心城区和规划建设的新都、青白江、龙泉、双流、温江、郫县等六个卫星城。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本规划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在四川省率先实现现代化。
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宜居花园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区域一体化战略
,形成成渝城镇密集区,逐步构筑成渝环形城镇密集带空间布局。成渝南线:成都-资阳-内江-重庆(沿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北线:成都-遂宁-南充-重庆(沿成南高速公路、成达铁路和渝遂高速铁路)。
,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以成都为发展中心,依托成绵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推进成—德—绵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部分。
城乡一体化战略
选择大、中、小城市多元化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向重点城镇合理聚集。将人口流动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将农村要素流动和农业发展相结合。
重点发展战略
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条件,将资源重点配置给都市区、县市域中心城和重点镇,改变区域平均发展状况,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调整都市区均衡惯性拓展趋势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文本(61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