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费雪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结果检验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相关结论,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费雪方程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82-02
1 引言
中国一直致力于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失调的主要原因,即以货币量为中间目标,保持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果由于货币供给量超过总产出,使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会产生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如果货币供给量超出产出,是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上升的趋势,会造成通货紧缩,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经济运行日益货币化,货币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对1990—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回归分析,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国内学者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孙健,辛然(2002)运用中国1980—2000年的数据,以GDP/M2为指标揭示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这一现象,并指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制度性紧缩是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李春红,袁卫(2002)分析了1980
—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在短期又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的特点。刘士宁,徐长生(2003)运用1978—2000年的数据,根据费雪方程计算出1878年到2000年V0、V1、V2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V2的下降趋势相对突出。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即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同时金融发达程度的提高会加速货币流速。汪军红,李治国(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刘刚、尹涛(2011)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与中国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刘钥铭(2011)通过分析1985—2009年的数据,得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且下降速度有趋缓的态势,从经济货币化、利率、地区发展差异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3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分析
31 数据和模型的选取及计算
本文采用费雪方程式,即MiVi=YP(i=1,2),其中Vi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i为货币量,Y为流通中商品的数量,P为价格,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由于费雪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本文选取狭义的货币M1代表货币量,同时,为了进一步反映货币的储蓄功能,选取M2代表加入储蓄功能的货币量。分别用V1和V2表示。用GDP(国内生产总值)表示YP,即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而本文计算货币流通速度的公式为:
Vi=[SX(]GDP[]Mi[SX)] (i=1,2)
Vi的变化率=[SX(]Vt,i-Vt,i-1[]Vt,i-1[SX)]
由中国统计年鉴可以得到M1,M2和GDP,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求得Vi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