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殷都学刊 2011 年
殷墟都城规划布局及对中国古代
城市建设的影响
孔德铭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考古发现的殷墟布局及其规划有其自身特点,这种规划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的开放性、严谨性、礼仪
性以及四合院式和聚落性的居住形态、王陵制度的创建等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殷墟�规划布局�古代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 K87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0238� 2011� 04 - 0014 - 04
, , ,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考古发现乙、丙三组。这些宫殿建筑体量宏大布局谨严
,
的遗址面积约 36 公里。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装饰豪华体现了与其它民间建筑的显著区别。
[]
, 1
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杜金鹏在《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中
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建指出,殷墟宫殿区内的宫殿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左
, ,
都时代为公元前 1300—前 1046 年计 255 年。殷右对称分布并把 53 座建筑基址按不同的功用分
, ,
墟都城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区各区都是独立的四合院形式。甲组基址为
, ��, �
河两岸呈环形、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性的古代“寝”包括寝室、燕朝乙组基址是“朝”内朝、
, , �, ��,
都城遗址。考古发掘表明殷墟都城中的宫殿宗外朝个别是宗庙丁组基址是“祖”左祖丙
��
庙区、王陵区、族邑聚落区、手工业作坊区呈片状、组基址是“社”即右社等。殷墟宫殿宗庙建筑
, , ,
带状分布功能各异各自独立分区。这种都城规奠定了中国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基本
, ,
划布局体现了人、都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中国格局影响深远。
古代乃至现代的都城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以王陵为主的墓葬区及东西分区布局的出
一、考古发掘发现的殷墟布局及其规划特点现。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冈、
,
1. 以宫殿宗庙区为主的城市核心区的形成。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与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
, , ,
宫城区的设置大约出现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在遗址东西长 450 米南北宽 250 米东南距殷墟宫
, ,
偃师商城和洹北商城中也有发现但是形成完整殿宗庙区约 3 公里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的王
,
礼仪建筑格局则主要在殷墟。殷墟宫殿宗庙区陵遗址。王陵区共发现有带墓道大墓 13 座和
, ,
位居殷墟的中心区域主要分布在小屯、花园庄一 2000 多座祭祀坑和陪葬墓分为东西两区。东区
, , , , �
带南北长约 1 公里东西宽约 0. 65 公里其规模包括大墓 5 座西区包括大墓 8 座包括 1 座未完
�
要远远大于二里头和洹北商城的宫城。殷墟宫殿成的大墓。殷墟王陵大墓多为“亞”、“中”“甲”
, ,
宗庙区以自然的洹河河曲和人工开凿的大濠沟与字形大墓这些大墓墓室宏大形制壮阔。面积最
, , ,
其它地区相对隔离相对于殷墟其它都邑来说规大者达 1803 平方米深达 15 米。这种东西分区
, ,
模大、宫殿规格高形成了相对
殷墟都城规划布局及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