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思想,如我受惠;如您传播,如我收获——09年市“领雁工程”语文理论学一棵渴望长大并强壮的禾苗,需要得到耕者的悉心照料和大地的哺育,才能慢慢长高乃至茁壮成长。新教师就如那棵禾苗,只有在经年累月的培训、学的老师的“照料”,才能逐渐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人民教师。初出茅庐的我,非常荣幸,在这个暑假被安排进了市“领雁”工程语文学习班,在孙有福、方飞卿、林志慧等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进步,经过十几天的营养的汲取,受益匪浅。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学习感受。语文教学是一种实践的行为,但实践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开展,或许这是这期培训前期理论学习的核心作用吧。在每天的听课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给我带来了震撼的感觉。下面略摘一下自己的笔记和感受:听孙有福老师的课。孙老师是搞心理学研究的专家,上课颇具风采,在阐述理论知识时语言幽默诙谐,不时引发我们情绪的大波动,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孙老师从漫画开题,提示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老师。孙老师从各种案例着手,指导我们作为教师如何控制并利用好自己的情绪,努力使自己每天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要不忘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用爱的教育打动学生,用技术性的手段在师生之间建立情感之桥。是啊,我想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抛弃“暴力”和说教行为,在教育中注入自己真心的爱,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吧。孙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笔记大餐,反复研读从孙老师那摘的笔记,感觉到一种实用性,相信会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带来指导和启示。听林志慧老师的课。语文,这是我国教育的最基本的课程,无论从课程的深度、广度还是历史角度看,都可以说是各大课程的基础和“老大”。那么,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的路是怎么样的?我想林老师给我们指出的一条非常具有启示性:关注人文精神和加强语文实践。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们的教学在注重实用的工具性的同时,绝对不能忘了语文的人文性。林老师指出,关注人文精神就是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个体,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实现人文性目标。这是新课标的新亮点,是对于人文的关怀,人性的关注,是新课标不可或缺的东西。同时,在语文教学时要不忘不断加强语文教学实践,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情境性、过程性、合作性等,在关注语文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在教学中也应体现传统语文教学所提倡的工具性。林老师还阐述了新课程对教师备课、教学的设计等方面的影响,在理论上位我们基层教师的基本教学活动指明道路。我们谨记林老师的教导——语文教学要“以生为本”,因而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管是备课、设计还是实际教学活动,都要不忘“以学生为出发点”!我们还要不忘林老师阐述的当前语文教学的要求:尊重独特感受﹢教师的组织引导;科学的训﹢有效的练;培养语感﹢整体把握能力。听方斐卿老师的课。方老师是我们温州的省级特级教师,他的讲座,颇具名师风采,内容深度广度皆具,听来颇有收获,可以肯定应该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大有帮助。方老师在课堂上重点指导我们学习了“阅读教学教什么、阅读教学怎样教、阅读教学教得怎么样”。在阅读教学方面,方老师出示了普希金1953年来北京参观教学时的一些话语,如,“当我们教学文学作品的时候,不管篇幅长短,都应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不应该把课文割裂成一片一片地去教。”“朗读要求教师全面地指正学生的错误。”“有些课
领雁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