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石头会“说话”.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石头会“说话”
[摘要]《黄山奇石》是一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文本,利用此文本引导学生赋予“石头”以生命、让石头会“说话”。根据文本特点,教师可分三个层次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层次:凭借语言描述,启发学生呈现故事画面;第二层次:凭借语言描述,启发学生呈现故事画面;第三层次: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想象故事情境。
[关键词]想象力;语言;石头“说话”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38-3
[作者简介]徐德兰(976―),女,江苏高邮人,硕士,江苏高邮市天山中心小学教师。
想象力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成事物新形象的能力。它是智力活动的羽翼,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语言文字以及图画,以想象为桥梁,形象地再现作品的情景;以“故事”的方式,让抽象的文字蓄满情感并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训练,想象能力得到培养,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黄山奇石》就是一篇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想象等多种能力、让学生感受自然事物无限有趣而美好的选文。作者描写黄山奇石时是别具匠心的,首先是图文结合介绍奇石,然后是用纯文字来描写奇石,最后是只说明奇石的名称。这样由图文结合到抽象的文字描写,为我们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创造了条件。下面谈谈笔者在《黄山奇石》教学中,引导学生赋予
“石头”以生命、让石头会“说话”的粗浅做法。
一、结合图画文字,引导学生丰富故事细节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这三种有趣的石头。作者在介绍这三种奇石时,图文并茂,学生读课文看图画,对奇石的形状一目了然。但如果让教学仅仅停留在“感知”层面上,就辜负了作者和编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文本是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为了让学生在感悟这些石头的“生命”与“神韵”的同时,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笔者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而活跃的想象。如教学课文第三节“猴子观海”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看图:“图上这块奇石像一只什么样的猴子?”学生通过观察答道:“像一只聚精会神蹲在大石头上的猴子。”笔者接着问:“这只猴子注意力那样集中,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呢?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学生答道:“这只猴子一定是被翻滚的云海迷住了,这是一只喜欢大自然美景的猴子。”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节,边读边想,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活生生的“猴子观海”图。因为课文中的描写线条较粗,笔者提出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描写,糅合自己的想象,为“猴子观海”这一景点的来历创作一个具体完整的小故事,尤其要注意补充好故事的一些细节。有一个学生这样说道:
“有一天,一群猴子相约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在高大的石头上他们灵活地跳跃着、嬉戏着、玩耍着。可有一只猴子玩着玩着却和伙伴们分开了,他看见了美丽的云海。渐渐地,壮阔的云海让他陶醉了。只见他用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了山头上,他双眼凝视着云海,心情舒畅极了。其他猴子玩累了,叫他一起回去,可是他仿佛没有听见伙伴们的招呼。有一只老猴子说:‘他太喜欢这云山雾海了,我们就别打扰他,让他看个够吧。

让石头会“说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