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利与弊(罗月华)我们都处在城市化的热潮中,看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就能迅速而猛烈地感受到城市化洪流的威力。只要你走出门看看,自然能发现不少推土机和吊机同时作业,一派蓬勃发展的形势。老房子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大楼,我们对于城市化带给我们的便利更是应接不暇,但城市化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了。就拿北京胡同来说吧,解放初北京胡同有3000多条,到1990年只剩下2200多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又失掉了上千条。一年消失50多条,等于每周就有一条胡同消失。在这股拆胡同的大趋势下,鲁迅和周作人在北京的故居早已被拆,现在就连梁思成故居也遭受着厄运,虽然拆迁工程已经被叫停,但梁思成故居损害严重,早已破败不堪了。偌大的北京城竟然还容不下小小的梁思成故居,这怎么对得起梁思成生前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而不遗余力作出的贡献?城市化并不等同于先进化。衡量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准应该是以经济为主要因素,而非肤浅地靠造多少高楼大厦来取胜的。欲速则不达。欧美国家资本积累了几百年才变成如今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改革开放了才30年,如果仅仅是毫无计划建设,那么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无疑于又是一场“大跃进”。并且现在还以“欣欣向荣”的姿态进行着,总有一天我们会后悔的。我去过巴黎,站在埃菲尔铁塔的最高层鸟瞰巴黎全景,却惊奇地发现,环顾一周,巴黎超过十几层的现代建筑屈指可数。为什么巴黎那么重视保护古建筑,中国人不该反省吗?我也去过北京,在以前印象中,北京是个充满古典文化气息的城市,可是当我下了飞机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从旅游大巴带我们回宾馆的途中,我透过车窗看到的都是一栋栋现代化高楼,如果不是看到旁边驶过的轿车牌照上都以“京”开头,我甚至以为自己仍在上海。直到第二天我来到故宫才觉得来到了北京。站在太和殿上放眼望去,想感受一下帝王的气息,却看到远处都是高楼大厦,让我百感交集。其实不光是故宫,颐和园、天坛都已孤零零地成为城市化大趋势下仅剩的地标性古建筑。在那么多现代建筑的包围下,古建筑反而变得不和谐了。难道不觉得奇怪吗?我还知道,在中遥和丽江。北京去哪儿了?南京去哪儿了?苏州去哪儿了?那些自称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都去哪儿了?我们国家的每一座城市都开始慢慢蜕变成美国都市,乍一看还以为在曼哈顿,其实却在石家庄。我们要为后代考虑。设想未来我们的子女会问我们:爸爸妈妈,为什么北京只剩下故宫了,它难道不是古城市吗?我们该怎么回答?城市化要适度,当它进展过快时,势必会破坏文化,而城市化不能代替一座城市的文化。每座城市都应有它的属性,而不是通通用一个模具去
城市化的利与弊.点评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