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法则
墨菲法则的由来
1949年,斯塔普等人在试验中需要用到一种精密的传感器,便向专门从事该项研究的莱特航空研究中心求助。于是,该中心派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工程师小爱德华·墨菲上尉,携带最新研制的传感器,来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协助试验。斯塔普等人满心欢喜地装上了新仪器,然后开始给他们的超重实验设备加压,只要传感器没有发出警告,他们就可以不断地加压。加呀加呀,突然,实验设备在巨大的压力下变形了,可传感器的指针居然一动也不动!经过检查后才发现,传感器竟然被研究中心的人装反了!沮丧的墨菲对他的同事们干的蠢事十分恼火,于是脱口而出:“要是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们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墨菲法则的由来
很快,这句话就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流传开了,只要有人把什么事干砸了,别人就会用这句话嘲笑他。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基地的所有人都尽力避免出错,最终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
在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斯塔普把这句话称为“墨菲法则”,赞誉它是试验成功的核心原因,并将其改造成了一种新的形式:“如果一件事可能出岔子,它就一定会出岔子。”这句寓意深刻的话立刻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力,从此在美国不胫而走,还扩散到世界各地,并被赋予无穷的创意,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墨菲法则”。
墨菲法则
如果一件事情可能朝坏的方向发展,
它就一定会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一片干面包
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
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麻烦)。
胸牌的方向
大家注意到公司管理人员的胸牌:一面是白色的,一面是头像。
我们无论如何可以调整吊绳,它总是白色面朝外。
一只没有及时收走的工具箱
有一只工具箱在收工后没有及时地收走而是被遗忘在某个高处,根据墨菲法则该工具箱一定会自行从高处落下来。
工具箱不会只是在地面上摔个稀巴烂,按墨菲法则工具箱应该是落在某人的脑袋上,当然受害者不会是随随便便的什么人,墨菲定理指出受害者会是一位来视察的政界要人。
接踵而至的是死者难缠的寡妇、能干的律师愤怒的同僚和刻薄的记者,最后由于事发一周前人们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对法律作过的一项修订,于是有关人士在巨额赔偿的同时还得面临二级谋杀的指控。
发电机组爆炸
“羚牛伤害两条人命”
某日的8时30分,一只羚牛蹿进村民刘永昌家,把刘顶倒在了血泊中。
怪物把刘撞伤后,刘妻周存风吓晕了过去。村民辨认出怪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羚牛,村支书立即通知乡政府。
乡政府向县林业局作了汇报并赶到了事发地点。而这时羚牛更加狂躁。
县林业局和县领导在现场成立指挥部。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野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采取伤害措施解除危险,必须报经国家林业部门批准。
县领导立即向省林业厅汇报情况,而羚牛已进屋3个小时,屋内不断地传出周存风凄惨的呼救声。13时20分从省林业厅传来消息,可以击毙羚牛。
13时30分,刘的女婿冒险爬进屋内救出了周存风,现场指挥部立即安排车辆,把周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
14时20分武警打了40多发子弹,怪物被击毙。刘永昌早已气绝身亡。周存风在转院的途中死亡。
“羚牛伤害两条人命”的启示
墨菲法则设置了一个陷阱,就是《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野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采取伤害措施解除危险必须报经国家林业部门批准。
墨菲法则知道报经国家林业部门批准的时间足够野生动物完成对生命财产安全的伤害,墨菲法则因而就不再大动干戈地去麻烦国务院了。
13时20分可以击毙羚牛消息传来时,玩世不恭的墨菲定理没有安排采取伤害措施解除危险,而是让刘的女婿于13时30 分采取不必批准的措施冒险爬进屋内救出了已是死路一条的周存风。
这件事堪称是墨菲定理在中国肆虐的一个绝佳范例。
墨菲法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