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众说纷纭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总院长朱夫
医联体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患者就诊模式的构架、医保模式的构建。建立医疗联合体目标,就是建立新型健康医疗分工协作体系和新的健康管理就医模式,切实提高社区的服务能力和效益,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发展成责任与利益共同体,责任就是老百姓健康的可得性、可及性和健康质量的保证;利益就是一定要有动力,上面有动力,下面有动力,才能真正上下联动。
医联体必须具有纵向性、统一性、协同性和集团性几个特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经济学客座教授蔡江南
医联体和美国医疗责任组织是一个事情,其核心内容是一样的,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合理分配资源,二是对患者全程、系统的管理。就中国现状而言,两者都很难实现。
就第一个目的而言,中国目前的资源集中在三甲医院。中国的医联体一定应该是纵向到底的,纵向医联体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优质医生资源能够在医院和社区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流动,从而使患者下沉。
第二个目的国内医联体强调不多,而美国医疗责任组织十分强调,即对患者全程、系统的管理。在没有医联体之前,医疗机构之间互不相通,重复检查现象严重,存在对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对慢病患者和康复患者,从医院转到社区后,需要通过医联体将其全程管理起来。因此,美国医疗责任组织一个很核心的环节就是由全科医生牵头,对患者就行全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费用。
中国对患者全程管理之所以薄弱,因为很难将患者稳定。中国的患者满天跑,建立医联体后,是否就能让患者稳定在系统里呢?对本地患者也许可以实现,对外地患者就很困难。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
全世界的医联体的核心都是资源共享。现在很多人对医联体曲解是让患者定点,实际上,真正意义上医联体的概念就是资源共享,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
在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中,长期以来,政府规划不强。各个办医主体,通过多级财政,多头行政,形成了当前的局面。拿上海来说,原卫生部办的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若干个,教育部交大医学院办的附属医院若干个,加上市属医院,企业
医联体众说纷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