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腰界红色旅游开发的思考 .doc对南腰界红色旅游开发的思考
南腰界位于酉阳西南边陲,距县城105公里,是酉阳、秀山、松桃、沿河、印江五县结合部。1934年,贺龙、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二、六军团在这里胜利会师,创建了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是重庆市唯一的革命老根据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多少动人的红色故事和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成为老区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经典作为全县五大旅游品牌之一,南腰界这块红色旅游处女地如何赶上这个发展的好年头。
一、立足资源,精心打造,解决看什么的问题
解决看什么的问题,是旅游开发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南腰界作为重庆市唯一的革命老根据地,数十处红色遗址保留完整,古朴的土家山寨风情亟待开发。
红军战斗遗址目前,红军文物馆、红军烈士墓、猫洞大田会师纪念亭、红军石板街、水晶宫十大纲领、红军大学、翘尾巴红军草鞋印等都保留完整,成为弥足珍贵的经典遗址。
冉匪武装旧址离南腰界文物馆3000米的大坝祠堂,是红军当年剿匪的重要遗址,也是冉匪首进行地方管理欺诈百姓的地方。祠堂内外保护较完好,石墙攻势、神龛巨柱令人叹服。离祠堂约1000米的响水洞村子,就是当年地方匪首冉瑞廷的老巢,其旧居院落四周城墙,前后石龙门,木窗古香古色至今容颜未换。
原生态民俗风情在南腰界集镇不远的杨家寨土家古寨,穿洞桃源景观、红岩老箐林风光等,共同编织成南腰界红色一日游理想线路。
二、尊重历史,深度挖掘,解决听什么的问题 1934年春,红军在南腰界进驻达半年之久,不仅有数十处战斗遗址,而且在每一个红色景点都一个曲折动人的红军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隐含着催人的军歌。
红军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全方位收集和深度挖掘红色故事,对南腰界红色旅游品牌打造、红军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以及老区精神的深度挖掘意义深远。余家桶子、猫洞会师、十大纲领的由来、红军草鞋印、百姓自发修建烈士纪念碑、血战大坝祠堂、冉瑞廷家族、生擒冉匪首以及红三军与老百姓等,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都融入到每一个景点,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红色歌曲红歌文化的打造和山歌民歌的收集,特别是当年红军和百姓中传唱的土家红歌,更是显得尤为珍贵。通过景点穿插、红色主题晚会、书画光碟等途径,让游客边看边听,集中品听,听后珍藏。
三、推出特产,叫响品牌,解决带什么走的问题
让游客吃什么、带什么走,达到不须此行的满意度,是旅游兴县的一个重大课题。
南腰界大米南腰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层肥沃,油沙地出田的南腰界大米早已远近闻名。南腰界大米应在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晾晒保管、加工包装等环节深入研究思考,以小袋型为核心特产,让南腰界大米真正成为游客心中的理想食品。
土家针织竹编针织红军鞋垫、竹编小背篓是工艺十分精湛的土家手工艺品,如果对此认真进行打造润色,形成特色,将是游客理想的纪念品。
红色纪念品结合当年红军在腰界的部分遗物,借鉴其它红色旅游开发的产品,开发一些小巧、精致、美观红色纪念品,如贺龙烟斗、南腰界红歌专辑等特色文化产品,让游客满载而归。
四、保护开发,重拳出
对南腰界红色旅游开发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