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研究
姓名:李国显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戏剧戏曲学
指导教师:王汉民
20080401
摘要的种种假恶丑的现象。明代中后期是讽刺喜剧的一个创作高潮期,但是囿于古人所见,直到今天对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作品的研究不多。本文选取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作为观照对象,探究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产生的现实、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重点分析了明代中后期剧作家们的主题探索、讽刺喜剧心态及其审丑的艺术追求,凸显了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在主题探索和艺术追求方面的独特风采;展示出了旨在“揭露、鞭挞”的艺术魅力;另外,本文力求将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放在中国讽关键词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主题探索讽刺喜剧一向是喜剧的重要分支,剧作家通过自己手中的笔,记录着社会存在刺喜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从而肯定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在讽刺喜剧史中的历吏地位。审丑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在中国古代喜剧史上,古典讽刺喜剧因作品数量之众多、成就之显著、地位之独特,构成了中国喜剧发展中~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事实上,中国古典讽刺喜剧不仅有着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喜剧和中国文化的某些基本特征。中国古典喜剧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讽刺喜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中国古典讽刺喜剧价值的认识与评价,实质上关系到我们对中国喜剧的整体认识与评价。而明代中后期又是讽刺喜剧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期,讽刺喜剧的创作达到了历史的高潮。因此,本文拟以明代中后期的讽刺喜剧为研究对象,从明代中后期特定的文化背景出发,重点论述了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家的主题探索、创作心态及审丑的艺术追求,探讨中国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的特点、价值及意义。本文第一章对讽刺喜剧的界定和研究的提出做了简要的概括。首先、在总结学术界关于讽刺喜剧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对讽刺喜剧做了必要的界定。其次、从中华民族特有的达观精神入手,总结出讽刺喜剧形成的各种社会因素,并简略叙述了讽刺喜剧发展的三个时期:讽刺喜剧的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并由此提出了对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第二章对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三种类型的主题做了客观的分析。首先是对社会传统文人价值体系反思的主题研究。明代中后期的剧作家主要是由文人组成的,信守伦理道德观念是文人的传统性格,文人阶层以“道�匀危�晕�ぁ⒓岢趾屯�行“道�岳�H欢���玫募北浜蜕缁嵘莩拗�绲氖⑿校��⒘怂�嵌源�车募�值观和伦理道德观的怀疑。社会现实和理想抱负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感到迷茫;社会文人价值体系在社会现实中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留给文人更多的是对它的反思和怀疑。此时期的讽刺喜剧作家对传统道德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希望通过对传统价值体系的讽刺和嘲弄达到矫正时弊的目的。因此,本文分别从对传统科举制度和对封建官僚体制两方面的反思入手,结合《郁轮袍》、《东郭记》、《闹门神》等剧本,详细地论述了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剧作家颠覆传统价值观念的思想倾向。其次对人性假恶丑讽刺的主题研究。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企图通过扼杀自然人性的方式实现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这导致明代中后期“伪道德’’的盛行,假恶丑在美丽的道德外衣下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本文结合《中山狼》、《歌代啸》、《四声猿》中的《玉禅师》等剧本,论述了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作家对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性假丑恶的揭示和鞭挞。最后对人性自由向往的主题研究。程朱理学对人性压抑导致的结果就是对高压的反弹,刺激人们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俗话说“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严厉的教条反而会刺激人们突破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自身的本文第三章着重论述的是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作家的创作心态。讽刺喜剧作家侃式的讽刺喜剧心态。这三种心态是讽刺喜剧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不可分离、不可独立存在的三大元素,每一部讽刺喜剧都同时包含着这三种心态。本文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三种心态的特点,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首先是怀疑式的讽刺喜剧心态。怀疑式的讽刺喜剧心态,就是创作者的主体意识觉醒后,以冷静的眼光看待因造成的。其次是理性式的讽刺喜剧心态。理性式的讽刺喜剧心态是讽刺喜剧作家本,对这种心态进行了全面地阐释。理性式的讽刺喜剧心态,就是要求剧作家在创作时和自己的创作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要避免过多感强的投入,力求以旁观者的姿态冷静客观的审视自己的创作对象。理性式的讽刺喜剧心态不仅是讽刺喜剧整体讽刺效果的保证,也是讽刺喜剧之所以为喜剧的保证,所以,理性式的讽刺喜剧心态,在讽刺喜剧中起着导航的作用。最后是调侃式的讽刺喜剧心态。顾名思义就是本文的第四章主要论述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审丑的艺术追求。本文所说的丑是指对各种关系的和谐形态进行破坏扭曲后而显示出的不协调、不一致的丑态。本章
明代中后期讽刺喜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