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着,快乐着.doc体验着,快乐着
奉化市城北中学林兰兰
一次,无意中发现两个女生凑在一起眉飞色舞,侃侃而谈。可印象中她俩是沉默派,回答问题时总是低声细语,甚至口齿不清。悄悄地靠近他们,原来是在聊电视剧。这判若两人的变化,不禁令我深思:学生不是没有说的欲望,自我表现的冲动。教师要做的是扮演好陪练和教练的角色。在教学中,给学生搭建自主建构,自主体验的平台。努力去调动学生体验的积极性。那么,怎样做呢?我在实践中逐步取得了几点认识:
一、课堂:借助“体验”,促进“感悟”
(一)通过“美读”,整体感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可见,朗读是一种极好的自我情感体验的方法。而美读则是高层次的朗读。它是指读完整准确,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表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意蕴,以及言外之意。可采用自读、个别读、比较读、推荐读、示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直接与文本真实对话,体验作者的情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找一找文中能体现冬天特点的精彩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抓住关键词来品一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说一说。先安排自读,并在同桌间合作交流,营造宽松的朗读气氛,再全班交流。
情景1:
生1: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我找的句子是“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来说说怎么读出温暖的吗?
生1:“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表现了冬天的时候,有阳光是很暖和很舒服的。
师:舒服得快要……睡着了(生接)。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试一试。(生读)
师:读得怎样?请一生点评。
生2:还可以。语速可以慢点。
师:我也有同感,那么重音该如何处理呢?
生2:“全”、“睡”、“唤醒”可以重读。
师:你试试?大家闭上眼睛听他读。
情景2:
生1:那里冬天水不会结冰,很温暖。“天儿越晴……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还用了拟人手法。
师:拟人手法你从哪里发现的?
生1:“不忍得”、“照个影儿”,就是把水、垂柳当作人来写,把他们写活了。
师:对,拟人手法就是赋予物以人的行为动作或思想感情。从中,能读出作者赋予水和垂柳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生2写出了水被“水藻的绿”感动了,不忍心结冰,那垂柳还很调皮,很爱漂亮。
师:水和垂柳很有活力噢,谁能读读?推荐一下(推荐读)
师:读得真不赖!老师觉得读这个“呢”声音可延长些。(师范读)
这样的课堂是动感多样的,富有活力的。通过美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参与热情高,并能创造性地自我解读文本,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
美读在诗歌教学中尤为重要。美读《乡愁》后,让学生抓住一个或几个印象最深的意象写一节诗或一首诗。学生的作品纷呈,王琼露这样写“乡愁”:“故乡的天/是一条地平线/可望/难及/故乡的天/是一汪清澈的泉/源在/惆在/故乡的天/是与此一样的天/咫尺/天涯。”
(二)通过“推敲”,细品语言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代大诗人贾岛苦吟半生,“推敲”诗句。所谓“推敲”,即琢磨字句,是人们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通过推敲,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更为真实细腻,对文本的认知和理解更为透彻、深刻,学生的思维会穿透文字,窥视到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推敲可通过“增”、“删”、“换”、“调“等方式,引领学生对文本语
体验着,快乐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