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高攀龙的后人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嘉靖二十九年生于无锡,成长在名门世家,从少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他的祖父高材,曾任黄岩县令,高材聪明过人,七岁能偶对,十岁能文,嘉靖辛卯科举人。为人刚直不阿,又重名节,多智多谋,不近声色,不养宠物,喜吟诗作赋,喜谈古人节义之事,对儿孙輩教训严格,训曰;慎以养神,勤以养志,神完则志锐,志锐则学成。高材的为人和志趣,对高攀龙有很深的影响,培养高攀龙的德性。高材为官清廉公正,不畏权贵。任黄岩县令,有平民控告权贵黄绾侵夺其田,高材审后发现事实,他作两首诗批之; 一片青山一片金,百年人有万年心。鸿沟未必常为限,悠悠浮云变古今。又云;踏遍青山山转峨,问山不语奈山何。若无山下累累冢,料得争山人更多。看到高县令批诗之后,权贵感到渐愧,于是退还民田。有民告南京礼部尚书黄绾仆人仗势欺人,欺压乡里。仆人大帽华衣直入县衙说话,目无长官,高材下令剥去衣服,,奔走相告,数百人上告揭发黄绾诸多不法行为。高材将案情送黄绾让他自己处理。黄绾觉的很难应付,派儿子用珍宝美女送至家乡无錫以贿赂高材,而被高家拒绝。黄材在黄岩县表现影响日后高攀龙的工作作风。三次上疏被贬揭阳高攀龙少年读书,有志于程朱之学,二十一岁成为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受到主考官赵南星所尝识,以国家栋材所期望,从此成为高攀龙的老师,赵南星他作为晚明的政治家,为官几起几落,性格强直,为正刚正,,师生关系相当密切。在中进士后不久,高攀龙即因嗣父之丧而归家,在守丧三年间,他读礼三年如一日,翻经,阅史,讲学,会友,积累很多知识。高攀龙守丧三年滿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上京,授官行人,他刚一上任,就遇到四川按察司佥事张世则上疏他所著《大学初义》,来取代程朱注解,极力诋毁程、朱章句,请颁发天下。高攀龙上《崇正学辟异说疏》极力为程朱学说辩护。这次上疏获得了明神宗的赞许,皇上御批,高攀龙论点正確。这一上疏成功后,又上了另一疏;《今日第一要务疏》提出施仁政,用谏臣等施政主张,来劝告最高统治者,这次上疏达不到他的期望,不过,还是得到众多大臣的好评。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等礼仪性的事务,比较清闲。高攀龙大量阅读了行人司中丰富的藏书,并对有体会者一一摘录。此时山西大儒薛瑄的著作尤为引起他注意,薛瑄之学说对高攀龙思想形成深刻影响。万历二十二年高攀龙第三次上《君相同心惜才远佞以臻至治疏》,疏曰:近
高攀龙-高攀龙的后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