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疆域、政区
1、疆域
①夏、商、周(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
没有完全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但可以肯定它已经统治了范围不小的地区。
②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210年,秦朝的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
③汉、晋、唐、宋、元
此后的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虽然时有盈缩,但基本的趋势是逐渐扩大、逐渐巩固,不少王朝都拥有过今天中国领土以外的疆域。如从西汉中期至西晋末年的400多年间,朝鲜半岛的东北部曾经是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自西汉中期至唐朝末年的千余年间,今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唐朝和元朝的北界都远达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唐朝的西界一度直抵中亚的咸海。
④清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国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等条约,攫取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甚至连条约都不签订,凭借实力造成侵占的既成事实。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国土免遭更大的损失。
今天,中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位。
2、政区
政区(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它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
①商、周:分封制
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不需要分级管理。
②春秋战国时代:郡县制
一开始,县与郡并没有上下之分,也没有主从关系。但发展到战国后期,随着县的普遍设置,郡成了县的上一级政区。
③秦、汉:郡县制、州郡县制
东汉末期,原来只起监察作用的州才成为最高一级政区,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开始全国只设十几个州,但汉以后州的数量不断增加,到南北朝后期已达到数百个,一个州所管的郡县越来越少,三级制已变得毫无意义。
④隋、唐:郡县制为主,道、方镇为辅
隋大业三年(607年)合并、撤销了一些州县,又将州改为郡,重新实行郡、县二级制。尽管唐朝将郡改称州,并有16年
时间又改州为郡,但基本上都是二级制。为了对地方实施监察,开元年问(713—741年)在全国设置了十五个道。安史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