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以下简称《地方政府绩效研究》)完整评估宏观层面地方政府绩效,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在国内同领域研究和实践中居领先地位。《地方政府绩效研究》是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具体成果之一。
推动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立
对地方政府而言,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方政府绩效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路:
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制度约束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标准,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估与考核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相结合,将绩效评估与地方政府管理相融合。按照这一思路建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管理体系,特别是通过对“是否履行了职责、履行了什么样的职责、履职与发展是怎样的关系”等方面的评估,有助于实现对地方政府行政作为、履行职责的全方位考察。通过绩效评估过程的实施,逐步建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包括绩效目标、实现标准、评价内容的确认过程,开展绩效评估以及在评估基础上提出绩效改进目标,如此循环以实现持续的绩效改善过程。
推进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建立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引导和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即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的转变。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在公共领域的作用,特别是在关系民生、基础教育、公共安全、基础保障等公共领域中政府所应提供的服务。开展绩效评估是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和促进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通过开展绩效评估,能够有效扭转以“经济政绩”为唯一追求目标的政绩观。建立政府绩效评估管理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标准,确立基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的多元化绩效目标,它既包括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目标,如经济、效率、效益、公平以及行政行为的有效性、责任性、满意度等,又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诸领域,如经济基础的支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服务、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平、资源环境保护等。
强化政府公共管理的责任意识。当代责任型政府要求必须能够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履行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的法律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要求政府能够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众客观需求为尺度,形成广泛的社会回应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努力为公众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在注重行政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与公正,进而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地方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
引导政府追求行政行为的有效性。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打破政府部门,特别是权力部门普遍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的服务状况,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的亲和性、便利性、透明性;二是行政行为的效果应该是社会和公众所需要、所满意的,要特别注重提升公共部门与社会、公共部门与公众的关系,以公众满意度作为行政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三是行政行为产生的效果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得到公平分配,接受服务的公众受到公平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困难群众能够享受更多的帮助与服务。
明确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点
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哪些事项需要重点关注?《地方政府绩效研究》回答如下:
确立地方政府绩效目标。确立地方政府绩效目标要与地方政府职能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