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血凝测定结果异常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血凝测定结果异常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凝测定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例在我院就诊重新采集复查的有问题患者样本,按样本量、样本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血凝4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其差异性。结果血凝4项检测重新抽血检测结果与原检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规范样本的采集、验收,抗凝剂的应用等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避免错误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血凝检测;异常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55-01
血凝试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测项目,血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导临床正确治疗的保障。血凝检测影响因素很多,如样本的采集、保存;试剂的使用;药物的使用;检验人员的熟练程度、是否正规操作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本文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异常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就诊重新采集复查的有问题患者样本60例。仪器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使用仪器配套的Dade Behfing试剂。
方法使用真空静脉采血管,抗凝剂为109mmol/,,抗凝剂和血的比例应为1:,4h内测定。
2 结果
样本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1。
3 讨论
样本的正确采集是分析前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最好在实验室内采血,标本应随采随测,病房患者的标本尽快送到实验室,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防止日光直射,以避免凝血因子降低酶活性。3000r/min离心10min,标本离心后如发现有溶血或小凝块应重抽,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干扰,应通知临床医生。血浆量和血浆颜色也需注意,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要及时退回,要求重抽。
样本的保存受时间和温度影响,由于凝血因子易失活,室温条件下,试管加塞避免C02扩散而使pH改变。血浆样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血液一旦离体后即开始变化,随离体的时间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从而检测出的结果也不同。从标本采集起,2h之内PT、APTT、TT应完成检测。凝血试验在室温保存4h内完成,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检测,应放置4℃冰箱保存,24h内完成。不能完成将血浆放置在-20℃冷冻存放1周。试验PT血浆应于37℃快速融化,不要超过10min,TT试剂预温不宜超过30min,不能反复冻融。血液采集进入空器及进入实验所用时间越短,凝血因子保护越好。
每次检测之前,应先检测质控血浆的数值,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浆预温不宜超过10min。加试剂时量要准确,要防止气泡的产生,有气泡时凝血时间会延长,出现错误的结果。加样器与反应杯垂直,加样时间要掌握好,既要让反应杯与感应器充分接触,又不能停顿时间过长。测定过程中应保持反应杯的清洁,防止异物掉入比色杯。
血凝测定常用的抗凝剂是枸橼酸钠。因为因子V和因子Ⅷ在枸橼酸钠中稳定。不宜使用EDTA-2Na、肝素、草酸盐抗凝。肝素影响还适用于接受肝素治疗的病人的监测。而草酸盐能与钙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血凝仪的光电终点。EDTA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且对因子V保护性差。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为1:9,不严格控制比例会改变血浆的钙离子浓度而影

血凝测定结果异常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