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英雄传
起头的话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向我国进攻。由于国民党政
府一贯对日屈服,订下许多卖国条约,专一压迫屠杀人民,对日本的进攻毫没作抵抗的准
备,因而不到三个月光景,便被日寇冲进长城,顺着平绥铁路、同蒲铁路打进了绥远、山
西。那时好几十万晋绥军,只是乱招架了一阵,便望风而逃;那些政府官员、将军、太太,
带上平时刮地皮刮下的金银珠宝、法币现洋,坐上火车、汽车,争先恐后地逃到西安、重庆
等大后方去了。这下敌人更是凶焰万丈,到处杀人放火,如入无人之境。山西、绥远大部地
区沦陷敌手,千百万同胞在敌人铁蹄下呻吟。
幸亏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敌后坚持抗战,内中有一位贺龙将军,率领一二零师,
浩浩荡荡开到晋西北来。那时正是数九隆冬,北风凛冽,雪花纷飞。一二零师的健儿们,在
冰天雪地中和敌人苦战,给疯狂的日寇以迎头痛击。一九三八年春天,接连收复了宁武、五
寨、神池、岢岚、偏关、河曲、保德七县,并深入到绥远敌后,建立起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一九四○年春天,晋绥人民、各抗日团体、抗日军队,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民主政
权。从此以后,军民更加同心协力对敌斗争,不顾流血牺牲,到处攻打敌寇。解放了二十多
座县城,粉碎了敌人无数次“扫荡”,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巩固扩大了晋绥解放区。
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许多热血男儿都参加了八路军、游
击队,在家的就参加了民兵。民兵们平时在家生产,抽空练兵习武;一到战时便拿起步枪、
火枪、地雷、手榴弹,和敌人战斗,保护群众,日夜打击敌人,并且配合主力军作战。尤其
是执行了毛主席提出的“挤敌人”的方针以来,军民创造了明的、暗的、软的、硬的各种战
法,组织了“变工爆炸”,实行了“劳武结合”,粉碎了敌人的“蚕食政策”、“怀柔政
策”、“三光政策”,以及数次“强化治安”,挤得敌人统治区日益缩小,由面变成线,由
线变成孤立的据点。把晋绥解放区保卫得铜墙铁壁一般。
在这八年的斗争当中,人民用血泪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无数民兵英雄。
一九四四年晋绥边区群英大会上,单说出色的民兵英雄,就有一百二十四位。这些人物当
中,有的是爆炸大王;有的是神枪能手;有的是破击英雄;有的是锄奸模范;有的是智勇双
全的领导人;有的是天才卓越的指挥员……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本领。真是花开万朵,
朵朵鲜红。象许多民兵英雄,英勇斗争惊天动地的战迹;象围困蒲阁寨、围困娄烦、围困三
交、围困岔口等史无前例的模范战斗,要一一介绍出来,恐怕三年五载也说不完。如今只写
一个故事,虽然仅是一个小村子里的事情,但也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
中,艰苦斗争的轮廓。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
第一回日本鬼兴兵作乱康家寨全村遭劫
吕梁山的一条支脉,向东伸展,离同蒲铁路百十来里的地方,有一座桦林山。山上到处
是高大的桦树林,中间也夹杂着松、柏、榆、槐、山桃、野杏;山猪、豹子、獐子、野羊时
常出没。山上出产煤炭和各种药材,山中有常年不断的流水,土地肥美,出产丰富,真是一
个好地方。
山下有个大村子,名叫康家寨。东南七里是桃花庄,东北六里是望春崖。三个村正好成
了一个鼎脚。从康家寨顺沟往西走十里地,翻一架山过去是靠山堡村,顺沟往东走十里翻一
条梁过去,是一个小集市,村名叫汉家山。汉家山再往东二十里就是水峪镇了。
康家寨全村有百十来户人家。村中有一家土老财,名叫康锡雪,年纪五十上下,长的圆
头圆脑,脑门心秃得光溜光,酒糟红鼻子,三绺黄胡须,不管冬天夏天,经常戴一顶徽绒瓜
皮帽。他有两个儿子,大儿佳玉,在晋绥军里当副官,敌人打来的那年,随着晋绥军逃到陕
西去了;二儿佳碧,二十来岁,在家游手好闲,横草不拿,竖草不拈,每天起来嫖破鞋串媳
妇,赌博抽洋烟,那颗脑袋瘦的象个干萝卜一样,没有一点血色,外号人叫“康家败”。
康锡雪在旧政权统治的时候,衙门里当过师爷,当过村长。家有土地四百多垧,开着几
座炭窑。村里人大半都是他的佃户。这人满肚子阴谋诡计,横行霸道。仗着有钱有势,与衙
门里有来往,硬把桦林山这座天生天化的东西,霸成他自己的家产。谁要上山砍一背柴,刨
一点药,都要给他纳捐上税,因此外号人叫“桦林霸”。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进攻,战争爆发。康家寨是偏僻村庄,老百
姓没见过大的世面,也不懂是怎么一回事情,只是想到事情不妙,又要遭“兵灾”了。特务
和一些巫婆神官到处造谣说:“这是劫数,在劫的难逃,‘推背图’上注定的,要大乱三
年,有星宿下凡啦!”
不久,太原失守了。晋中平川里的大城市都失守了。接着溃军窜了下来,康家寨一天要
过几十伙,有穿灰军装的,有穿草绿军装的
吕梁英雄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