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的诊断与治疗
慢性咽炎是呼吸内科及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根据病理学表现。慢性咽炎可分为3种类型,即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慢性萎缩性咽炎。
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
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部黏膜表现为弥漫性充血,小血管扩张,呈深红色,咽后壁附有少量黏性分泌物;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咽部黏膜充血增厚,呈深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甚至融合成片,咽侧索增生肥厚;慢性萎缩性咽炎多为萎缩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咽部黏膜干燥,萎缩变薄,严重的患者咽后壁色亮如蜡纸,常附有脓痂。咽部感觉及反射明显减退。
慢性咽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和轻微疼痛,晨起出现频繁刺激性咳嗽,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行咽部的专科检查,必要时行鼻咽喉镜检查,以除外肿瘤性疾病。咽部检查如果见咽黏膜弥漫性充血,呈暗红色,患者可能是慢性单纯性咽炎;如果在咽部黏膜暗红色弥漫性充血的背景下,咽淋巴组织显著增生,就可能是慢性肥厚性咽炎;如果咽部不适感以干燥感觉最为突出,咽部检查见黏膜干燥、菲薄、发亮、脓痂附着,一般是慢性萎缩性咽炎。
慢性咽炎的病因
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上呼吸道炎症刺激,张口呼吸黏膜干燥,长期烟酒过度,粉尘及有害气体吸入,辛辣食物刺激,长期过度用声等。
全身因素有胃食管反流、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肝肾疾病等。另外,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失调、维生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可能与本病有关。慢性咽炎的鉴别诊断是“重中之重”
慢性咽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而“咽部不适感”的症状则更为常见。容易误诊为慢性咽炎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咳嗽变异型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是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最多的疾病。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咳嗽常是其唯一的临床表现。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要综合考虑临床特点,结合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以及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可确诊本病。部分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也可表现为咽部黏膜的充血肿胀,有人称之为慢性过敏性咽炎。其治疗和咳嗽变异型哮喘相同,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或氨茶碱等)即可,或吸入两者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等),疗程≤8周,必要时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慢性咽炎仅次于咳嗽变异型哮喘,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时,患者常伴有典型的胃灼热感、反酸等症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咳嗽,则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咳嗽,可能和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有关:反流物直接损伤咽部黏膜,可引起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的慢性炎症,又被称为慢性反流性咽炎,常同时伴有喉炎,临床表现为声嘶、咽喉部异物感、咳嗽、呼吸困
难等症状。鼻咽喉镜检查可发现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红斑、声带水肿等,行食管和咽喉部24小时pH监测,有助于诊断。对于无条件进行上述检查的患者,可考虑诊断性治疗。服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2次/日),治疗时间≥8周。其后患者的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可
慢性咽炎的诊断与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