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文化
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马桥文化因为这类遗存最早发现于上海马桥遗址中层而命名。从年代上来讲,马桥文化紧接着良渚文化,但文化面貌上截然不同。马桥文化继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因素,而且整类良渚文化因素在马桥文化中不占主导地位。研究成果表明,马桥文化来源于浙西南山地的原始文化,同时它还包含了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因素。对照中原地区的王朝序列,马桥文化的年代大致与中原的夏和商相当。
图1:马桥文化
一、简介
1、马桥文化时代:
马桥文化地层处西周印纹陶遗存之下,而叠压于良渚文化层之上。其时代应早于西周而晚于良渚文化。根据碳—14和热稀光测定的数据分析,遗址第四层陶片距今3030+-333年。
出土遗物中如觚、觯、尊、豆、簋、瓦足盘以及拍印的云雷纹等特点与中原地区河南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的夏商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其年代应相当于夏商时代。
2、马桥文化的起源:
考古界认为,马桥文化可能是起源于良渚文化而接受了南方印纹陶和中原地区文化影响的文化遗存。
二、马桥文化由来
马桥古文化遗址的第四层被考古界视为太湖地区(包括杭州湾地区)的一个典型遗存,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
图2:马桥文化
三、马桥文化的特征
1、出现刀、凿、镞等小件青铜器,未发现铸铜工具。
2、石制生产工具仍极为盛行。有翘刃石斧、段石、长三角形石犁、带柄三角形石刀、斜柄长条形石刀、石铲、半月形石刀、右耘田器,以及扁平三角形石镞和石矛。
3、文化层剖面出土文物:
一、耕土层:近代砖瓦、明清青花瓷片;
二、灰色土:宋釉陶瓷,刻花影青瓷碗,“绍圣通宝”钱,五代墓葬1座,随葬品5件,唐、五代黄釉瓷碗,周末筛纹,米字纹、麻布纹、回字纹、曲折纹、印纹硬陶,挂有青绿色、青灰色釉的早期瓷器;
三、灰黄色土;
四、黑灰色土:拍印编织纹、青铜器形和纹饰的陶器,少量小件铜器、石器、骨器、动物骨骼、灰烬、灰坑、烧塘;
五、青灰色土:以素面为主的泥质灰黑陶和夹砂红陶片,器形以盉形器、圈足盘、宝耳壶和横剖面为T字形鼎足为特征。建筑遗迹、蛤壳、墓葬生土含大量砂粒的青灰色生土、无文物。
图3:马桥文化
图4:马桥文化
四、马桥文化的影响因素
1、受良渚文化的影响。
(1)、生活用具中炊器多为鼎,泥质黑衣灰陶,质软而细腻,陶衣容易脱落,制法多用轮制;
(2)、生产工具如有段石锛、三角形石犁、石镰和石耘田器等,都与良渚文化的特征基本相同。
(3)、在地域上,马桥文化与良渚文化也处于同一分布范围。
2、受浙南、闽北等地区文化的影响。
几何形纹陶与良渚文化诸陶系相比,制法、造形或纹饰等都发生了突变。
而拍印篮纹或绳纹的印纹陶,在福建闽侯县昙石山遗址中层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已经出现;在浙南江山地区,还发现可与新石器时代相接,而器型与马桥文化极为相似的遗存。
据此,马桥文化的几何印纹陶,可能是受浙南、闽北印纹陶遗存影响的产物。
3、受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
(1)、石器中,除了柳叶形或菱形带铤或带翼的石镞外,还出现大量的扁平三角形石镞。
(2)、陶器中,压印的带状云雷纹与商代早期的文化极为相似。
所以,马桥文化也有可能是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的产物,这可以从上海金山的亭林遗址上层文化遗存中找到它的脉络。亭林文化各类器物,石镰和三角形带柄石刀,显然与马桥
马桥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