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课件
煤矿地质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李东华
1
第1章地球概况
第一节地球概述
第二节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第四节地质作用
2
从太空看地球(来源:美国宇航局网站)
认识地球
3
第一节地球概述
太阳系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
宇宙的物质组成:
天体、星系、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星际物质、
分子、原子等;
地球的形状:
椭球体。北极突出约10m,南极凹进约30m。
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
两极半径: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体积:×1012km3
表面积:×108km3
4
第二节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压力:
压力的构成:
上覆物质的重量产生的静压力
地球自转产生的定向压力(动压力)
压力的变化规律:静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动压力以水平力为主,并可在某些地段集中。
一、密度:。
5
四、地磁
磁子午线:磁南极与磁北极的连线。
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
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磁倾角:磁针与水平面的夹角。
以指北针为准,下倾为正(北半球),上倾为负(南半球)。
三、重力
垂直地球表面使物体向下的作用力叫做重力。
重力=地心引力+离心力
规律:地心引力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离心力在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重力异常:地球上某点的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的偏差。
正异常:实测值>理论值
负异常:实测值<理论值
N 地理北极
地理南极S
磁北极
磁南极
磁偏角
6
地热来源:太阳辐射热、放射性元素蜕变热、岩浆热等。
地球按地热特征分层:
变温层:温度由地表向下降低。一般位于地表以下15-30m。
恒温层:位于变温层以下,温度基本保持常年不变,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大致相当。
增温层:位于常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的加大而升高。
五、地热
增温层内温度随深度增加的特征的表示方法: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m温度增加的数值,单位为℃/100m。
地热增温级(地温深度):温度第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单位为m/℃。
7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 地震波不连续面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地震波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位于50~60km深处,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位于2900km深处,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一、地球的内圈层
8
地壳:地球最外的圈层,在地表和莫霍面之间,平均厚度为16km。
洋壳:大洋地壳,平均厚6km,一般5~8km。
陆壳:大陆地壳,平均厚33km,一般20~80km。
地幔:地球的中间圈层,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2800km以上,
地核:地球最内的圈层,在古登堡面以下,厚度3473km。
2. 地球的内圈层
9
二、地球的外圈层
大气圈:包围在地球内部的气体,无明显上界。
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又分为:
对流层:风、雨、雷、电、云、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平流层:其中的臭氧层厚20m,可吸收来自太阳辐射的红外线。
此外:中间层;热层(电离层);逸散层;向上过渡为星际物质
水圈:水分布的范围,连续的圈层。
地表水:江、河、湖、海、池塘、水库等水体的水。
地下水:岩石、土壤中的水。
大气水:空气中含的水分。
冰盖、冰川水。
生物圈:生物活动的范围,连续的圈层。
大气底层、水圈、土壤及岩石的空隙中。
10
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