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羊皮筏子的功能和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史洁玉史洁玉(1991-),女,甘肃兰州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2010级旅游管理5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本文对兰州羊皮筏子的历史发展演变进行了考证、同时兰州羊皮筏子在不同时期功能的发挥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采用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的方法对兰州羊皮筏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传承难、经营管理乱和经营风险较高等问题。针对羊皮筏子的发展困境,并结合当地的旅游特色、旅游业发展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大对羊皮筏子的宣传和扶持力度、规范其经营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和加大安全性保障等措施来解决兰州羊皮筏子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羊皮筏子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关键词:兰州黄河风情线羊皮筏子功能发展困境解决措施
引言
兰州是我国唯一被黄河穿城而过并被黄河一分为二的省会城市。在被称为“天下第一桥”的兰州黄河铁桥兰州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由德国人建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宣统元年(1909年)6月竣工。桥长230多米,宽7米多,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1928年更名为“中山桥“。
未建好以前,羊皮筏子作为水路交通工具主要发挥运输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又修建了一座兰州黄河新桥,近年来兰州在陆续建起了具有标志性的银滩大桥等多座黄河兰州新桥后,,沟通黄河两岸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多,往来越来越便捷,羊皮筏子曾经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的功能便日益衰退。但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曾经主要发挥交通运输工具作用的羊皮筏子不再具有运输功能,而今,其逐渐演变为具有兰州特色的旅游项目-------黄河漂流。人们在游览“兰州黄河风情线”兰州黄河风情线:被称为兰州的“外滩”,是指兰州市政府沿黄河南岸开通的一条东西长50多公里的滨河路,是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兰州黄河风情线的黄河南岸有“黄河水车”、“黄河母亲”、“航天城”\“西游记”等雕塑,黄河北岸有“彩陶王”、“龙源公园”等雕塑。
时,最希望通过乘坐羊皮筏子漂流黄河获得近距离接触并感受母亲河魅力的机会。如今,乘坐羊皮筏子漂流黄河已经成为兰州黄河风情线上最具有特色的、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其制作工艺也成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一、兰州羊皮筏子的历史及功能
筏子的历史
在古代羊皮筏子称为“革船”,俗称“排子”,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羊皮筏子是古代沿袭至今的摆渡工具。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制而成,长12米,宽7米,载重可达20—30吨,这种大羊皮筏一般用于长途水运;小羊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向市里运送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其变迁史[J].新西部,2003,(01):45
由于羊皮筏子的体积大如巨舟,在黄河上浩荡飘行,气势磅礴壮观,因而民间当地就有了“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
皮筏何时出现,已很难考实。但有学者经过对历史文献考证后提出皮筏早在东汉时期在黄河上游就出现了,从“汉见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南下”算起,距今已有二千百年的历史。。张国潘. 昔日的辉煌----甘肃皮筏长途运输始末[J]丝绸之路,1998,(02):30
而且最早出现筏子的地方,不是兰州地区,而是在我国古代的青藏高原上。族人的一项发明[J].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02):15
关于兰州何时出现与使用羊皮筏子,因缺乏史料记载而已经无可考证,有学者提出,根据东汉时期皮筏已经在湟中(青海东北部)地区使用的情况看,兰州地区皮筏出现的时间,当不会离东汉时期太远,无论如何不是距今一百余年的清朝,而是距今一千余年的古代。起初,兰州地区的皮筏,也主要是作为一种渡河工具载人过河的,集中的运输大约也只是为了军需物资渡河的需要。但是,皮筏运输的真正高潮,却不是遥远的古代,而是近代的清朝末年。族人的一项发明[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02):16
最早提及兰州羊皮筏的是《潘史稿、王进宝传》,据《潘史稿、王进宝传》记载,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西宁总兵官王进宝为了收复清初吴三桂死党
兰州黄河风兰州羊皮筏子的功能与存在的困境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