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咏史》看左思的情感变化.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咏史》看左思的情感变化
摘要:左思是西晋太康诗坛的重要诗人之一,他以《咏史》八首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新体制,被后人誉为“左思风力”,继承了建安风骨。读《咏史》对左思的了解胜过读《晋书·左思传》,这八首诗并非一时所作,它反映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情感的复杂变化。从前期的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到中期的对仕途感到担忧,再到最后对现实完全绝望走向隐居,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左思;《咏史》八首;感情;变化;复杂
出身寒门的左思,以其倾尽十年心血的《三都赋》在文坛上引起轰动而受时人注意,更凭借《咏史》八首名垂千古。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中评价他:“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钟嵘《诗品》将左思的《咏史》八首列为上品,更推许“太冲《咏史》”为“五言之警策”、“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沈德潜《古诗源》卷七说:“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古绝唱也。”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说:“创成一体,垂式千秋。”实际上,左思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自己的情感真实无遗的表现在了诗歌里面,咏史只是一个外壳而已。从这八首诗中,可以看出左思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前后所体现出来的复杂的变化过程。
一、前期作品
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晋灭东吴在太康元年(280),所以从诗中“左眄澄江湘(指东吴)”可推断此诗应作于灭吴之前。左思将自己立功的志向和雄心明确的反映在了这首诗中。诗的开篇展示了诗人少年博览群书,又以贾谊、司马相如自比,表明了作者强烈的自信。接着,又说自己虽然不是军人但熟读司马穰苴兵书,肯定自己文武全才。可以看出左思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负,他梦想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当他为国立功后却又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这也体现了左思不慕容华,不图享受的人格魅力。诗人此时极力塑造的自我形象是一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有志青年,传达了左思渴望施展雄才,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迫切愿望。
在《咏史》其三中,诗人借歌颂历史人物段干木、鲁仲连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从容不迫、排难解纷,却又不受爵禄、功成辞赏的精神,表达诗人对前人的向往和为人的钦佩。当然不难看出左思是以段干木、鲁仲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身体力行实现立功为民的理想及功成身退的淡泊之志。
泰始八年(272),左思的妹妹左芬以才被召入宫,左思随妹迁居洛阳。左思梦想着凭此机会能够施展才华,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左芬虽然入宫,但相貌丑陋所以并未受到皇帝宠幸,加之左思貌寝口呐,在西晋这样一个重视外表、风度、清谈的时代,左思很难受到重用。在《咏史》其四中,可以看出他在入洛之后,在现实面前也产生一些失望情绪,“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他难以进入权力中心,但即使如此,仍不妨碍他对前景抱乐观态度。
二、中期作品
其五: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郯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哀歌和

从《咏史》看左思的情感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