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交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李文楼 10301012 软件学院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还真是没有感觉到什么,这是我第一次选任选课,也是第一次交论文,也不知道论文能不能拽这些没有用的话,但是还是写一些吧,一来是我想说,二来不善言语的我要凑出3000字的论文还是有点困难,多点字,总是好的。当我选这门课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他可以带给我这么多,我之前对音乐的欣赏其实仅仅止于喜欢听、觉得好听就听一听,哼一哼,很少说去专门的欣赏他,更不用说去听什么交响乐,品味交响乐了,但是这门课给了我一次机会,带我去尝试了一下,让我发现听交响曲的确是一种享受,并且也教给了我如何初步去欣赏音乐。好啦,转入正题,我写的论文题目是《我最喜爱的交响曲》,而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曲子太大众化了,即使没有听过的也知道他的存在,,但是上了这门课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就是命运交响曲,也是第一次系统的欣赏了他,之后我就迷上了他。
我原来一直认为,没有歌词的音乐很难表明其中蕴含的意思,旋律、乐器即使演奏的再好,也不能让人如同看到了文字一般的理解吧。但是在上了这门课之后,我的这个错误的观念被颠覆了:音乐,没有歌词也可以打动人心,也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也可以让听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甚至做得要比有歌词的歌曲更加的好。当每一个听众,认真的将自己的身心、思想都融入到交响乐中之后,那歌曲的每一个音符都会变成一幅幅图像,然后一张一张的连续的在你的眼前缓缓飘过,甚至当你全身心放松时,闭上眼睛,你就仿佛就可以进入那音乐中的时间,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想要描绘的景色、想要抒发的感情、想要叙述的故事,而且更为神奇的是,其实这些感受都是你自己的联想所得,你无形之中会从自己曾经经历的事情、看到过的种种事物景色中,层层析出不同的组件,然后按照自己的想象把他们重新按照歌曲中的样子布局,场景是那样的真实,感觉体会的也是那么的真切。这就是我在认真听交响乐时的感觉,然后我将开始按照我自己的感受以及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来阐述我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的喜爱之处以及心得感受,当然由于知识有限,一些专业知识我引自百度百科,但不是太多。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当时的贝多芬真的是处于死亡的边缘,当
然这不是说他肉体上遭受了什么样的重创,实际上对他造成真正伤害的是精神上的一连串打击,当时的贝多芬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等等,这些曲目无一不是为后世留下种种影响的经典之作,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皇皇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垂世之作。这是贝多芬留给全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命运交响曲》更是佼佼者,贝多芬为这首曲子写下了一句引人深思的引语“命运在敲门”,这一个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语的震撼和感动。
整个乐曲一共分为四个
交响乐欣赏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