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校讯通”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而成为目前家校沟通的首选方式,但在使用中也存在系统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沟通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全面性、家校互动不够等诸多问题。要真正发挥这一平台的家校沟通的实效性,教师家长要转变观念,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校讯通”的各项功能,深化沟通内容,要合理计划,注意取舍,实现双向互动,同时还要加强“校讯通”市场的监管。
关键词:校讯通;家校沟通;信息
 
“校讯通”也叫“校信通””,它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教育行业量身定做的信息化产品。“校讯通”是一个融合了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集成综合服务、等多种IT技术的新一代互动教育信息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全新的“语音+网络+短信”的交流平台,其业务功能主要包括家校互动、亲情电话、平安短信、网站辅助服务等[1]。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发布学校通知和学生在校情况;学生和家长都可以登录系统,与教师进行互动;学生和家长还可以登录家长网校,共享这一平台提供的家教资源。“校讯通”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搭建了一座以“学生”为中心的桥梁,使得家校联系、家校合作更加快捷、有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社会上,对待“校讯通”有正面的声音,也有反面的声音,近日成都等城市出现了要求统一停用“校讯通”业务的呼声
[2]。
如何让“校讯通”这一平台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家校沟通的实效性?这一问题值得教育部门、通信部门以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系统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
“校讯通”其实是一个系统庞大、功能多样的信息交流平台,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语音交流、网络交流和短信交流。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只利用了“校讯通”的短信功能,主要是:学校各部门通过“校讯通”向教师或学生群发送通知和公告;教师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班级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考勤回馈等信息;家长通过学校和老师所发的短信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校讯通”的语音功能和网络功能在多数学校几乎没有使用,从而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沟通作用,造成了平台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这还可能给一些家长带来误解,认为这一平台没有多大价值,完全可以由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来代替。

家校沟通的内容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家校沟通的内容应该涵盖孩子的思想道德、知识学习和身体健康等各方面,与学生成长、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包含其中。可是在实践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以及沟通主体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沟通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从内容上看,“
校讯通”短信主要是学校活动通知、作业布置情况、考试成绩公布等价值不大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以群发短信为主,而家长所盼望的专门针对单个学生的个性化短信十分稀少。
,沟通多数是单向的
由于一些家长工作繁忙或能力欠缺,“校讯通”在多数学校只是教师向家长发送有关学生在校情况的信息,家长通过“校讯通”反馈意见和建议的很少,和教师实时互动的就更少,不少家长说:“平时有了急事儿还是要打电话的”。这样,本应双向互动的家校交流变成了“一厢情愿”的发送,久而久之,这一平台就失去了沟通的实效性,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
,沟通缺乏计划性
从组织管理上讲,家校沟通可分为两种:偶发性和计划性。偶发的家校沟通是指家长或老师在发现学生思想或学习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后,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以谋求解决,或者是偶遇后进行的短时间交流;有计划的家校沟通是指定期的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合理计划是家校之间持续、良好沟通的有力保障,但现实中,老师和家长一般在学生成绩下降时或学生犯错时才和对方联系。这表明,现阶段的“校讯通”的使用还多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层面上,只有出现“问题”时才能够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才激发他们的沟通需求。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目的被动的沟通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当问题解决了或者缓解了,沟通也就随之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导致沟通没有持续性。
“告状通”,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
如上所述,在不少学校,每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如上学迟到、作业没交、成绩下降等情况,教师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校讯通”告诉其家长,让家长加以管教,“校讯通”俨然异化成为了“告状通”。有些老师只报“忧”不报“喜”,学生只要在学校犯了小毛病,回家总逃不了挨骂。教师将本属于自己份内的教育任务推卸给家长,这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还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一些小孩每天回家总是提心吊胆,心里默念“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还有的小孩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思进取,给其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使下,“校讯通”还可能被老师和家长用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xl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4-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