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摘要:加强经典阅读,感悟品味。中华文化精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陶冶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味,学生从经典中汲取养分,让其受到教养,得到熏陶。
关键词:文言知识;传统习俗规制;人文情怀;写作技法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选取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李杜诗篇、苏辛豪放、柳李婉约、唐宋散文、元曲杂剧、明清小说,真可谓网罗百家,绵延千年,既有精致小品,又有鸿篇巨制,精品荟萃,琳琅满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苏教版教材还单独分编了两本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其意义更为深远。教材编写说明指出:通过对中华文化经典的解读,使学生增添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也就是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中国人,有义务通晓本国传统文化有关经典的基本知识。虽然有段时间兴起一股“国学热”,但也是浮光掠影,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必须加强经典文化的教育,守住这块阵地,让学生从经典文化中汲取养分、阅读经典、学习经典、品味经典、享受经典,为现实的浮躁送去缕缕清风。
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担当经典文化传承的重任,积极探索经典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从经典文化中汲取养分,让中华经典代代传承,让中华文明泽被后代。守住文化,就守住中华之根,不是有人说过么,消灭一个民族,先消灭他的文化。
选自《史记》的《鸿门宴》和《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各种版本教材所钟爱的经典篇目。两篇选作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非常震撼人心的历史事实,集中展示了司马迁叙事写人的高超技艺。两篇文章塑造了两幕鲜活的历史剧,再现了中华先贤们再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大智大勇,现就两篇文章谈谈如何让学生从经典中受到教益,汲取养分。
一、文言文教学应强化文言知识的教学,夯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中所蕴含的重点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文言句式的理解。读懂文言文,为下一步文言文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和长期积累,为学生课外学习文言文提供积累和方法,课内得法,课外延伸。
二、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习俗、规制、礼节
譬如,《鸿门宴》中宴会坐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左,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坐席的礼制: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项羽“按剑而跽曰”的”跽”字,可知古人席地而坐,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这种姿势应该是符合礼制的。想想我们现代人的站姿和坐姿,真让我们汗颜。但从日韩等国的影视剧却看到,这些我们先前的学生依然保有我们汉唐的风范,则更让我们教育者警醒。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许斋五日
”中的“斋”,即斋戒,古人祭祀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难怪北京天坛建有一斋宫,专门用于皇帝祭天时的斋戒。
三、学习并继承先贤们的优秀品质和伟大人格,了解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可以启迪我们如何对待古代经典作品所表现的先贤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两篇文章中所表现的人物: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廉颇的勇于改过、张良的能谋善辩、樊哙的粗中有细
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