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研究.doc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研究
班乃明赵建勋
南通理工学院
城市河道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才能健康运行,生态河道建设可以促进和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本文研宂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生态混凝土、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将其应用在生态河道建设中去,以期为城市生态河道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绵城市;生态河道;生态混凝土;人工湿地;
班乃明(1984-),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主要研宂装饰施工技术及产品设计,从事教育事业工作。
赵建勋(1984-),男,河南南阳人,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风景园林设计及海绵城市理论,从事水利事业工作。
2017-9-7
基金:南通理工学院科研课题“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宄”(2015018)
Received: 2017-9-7
河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大量城市河道、沟塘被侵占用做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河道治理过程中,比较片面强调防洪、排水, 城区河道多被进行混凝土渠化改造,采取截弯取直、河道横断面儿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硬质化等工程措施,这使河道形态趋于均一化,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河道失去了与自然界水体交换的能力,蓄水能力较差,雨季来临时,极易造成A涝。近年来,在河道治理过程屮,有人提出了“生态型”河道,生态河道是在保障河道安全的前提下,以修复河道生态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生物学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生态护岸工程等手段,恢复河道的原有结构,重塑一个自然稳定和相对健康的开放河流生态系统。
2014年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低影响开
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其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做了明确的阐述: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降水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指南里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诸多技术手段,本文将探索生态混凝土、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等海绵城市技术对生态河道建设的积极意义。
1生态混凝土在生态河道护坡中的应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路面、广场火量使用不透水材料铺设,降水吋雨水无法下渗,生态混凝土作为一种透水材料,能让雨水渗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
对于流量较大的城镇河道,防止洪水冲刷、保障堤防安全是首要的,以往河道护岸往往用水泥进行渠化,这种做法虽然河岸有了稳定性,但生态环境脆弱,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生长繁衍的通道,河道处于封闭状态,土地的呼吸作用被阻隔了,地下水含量减少的同时地表径流量增加了,加大了河流在雨洪期的排洪压力。使用生态混凝土护坡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状况,生态混凝土是一种性能介于普通混凝土和种植土之间的新型材料,它以轻质多孔岩石、生物有机肥料、耕植土、保水剂、稳定剂等为基材,用水泥凝胶材料胶结而成,生态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 质量较小,能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空隙,有利于植物生长。生态混凝土的大量单独或连续的空隙,可使水、空气自由渗透,不仅可以营造生物生长与生存的环境,还能附着和栖息微生物、小动物及植物,可以有效提高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当洪水来临时,洪水通过可渗护坡向堤中渗透储存水分,削弱洪峰,当枯水季来临时,储存在大堤中的水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