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字: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学
标题:论老子的社会理想
学院: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采矿工程03班
姓名:------
学号: ------
指导老师:周开明
设计时间:2011-5-15
老子的社会理想
老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立足点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由于老子对当时的政治制度专横化、社会纷争动乱、精神生活推翻保的状况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否定,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极端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促使他憧憬着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美好的世界,希望有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因此,老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是以超越现存社会为基本特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和超时代的理想价值。
小国寡民的社会
《老子》第八十章是被人们公认的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的典型描述: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在这里,老子描绘了一个小国寡民、生活古朴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这样的理想社会里,虽然物质生活较简陋,但由于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劳役和战争、没有人为的灾祸,人们都安居乐业、过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这里世风纯朴、道德澊厚,没有丑恶的斗争,没有文明病的污染,精神生活恬淡自适。人们不以追求财富、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发展为目的,而是以维护自然秩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因此,这是一种近乎原始古朴的自然状态。
说老子的理想社会史原始古朴的自然状态,并非就是落后的,完全弃绝文明的,冯友兰说得好:老子所向往的自然状态,“此非只是原始社会之野蛮境界,此乃含有野蛮之文明境界也”,“可套用《老子》之言曰:‘大文明若野蛮。’野蛮的文明,乃最能持久之文明。”这里说的“野蛮文明”,实是剔除了社会之病态后的文明。是不雕琢不虚饰的自然真朴的文明。所以老子绝不是绝对的反对文明,而主要是反对统治者、特权阶层的淫奢、专横和腐败,以及圣贤的知识诈潏、民众的价值迷误。老子所追求的实际上是一个虽拥有基本的文明(什伯之器、舟舆兵甲等)却又不受文明之累、文明之害(“无所乘之”、“无所陈之”)的朴素的理想社会。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普遍地把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看作是对原始社会状况的直接描摹可能是不够合适的。因为老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虽然朴实自然,但却已有各种基本的文明,而真正的原始社会是没有这么高的文明的。我以为,老子所描绘的这幅理想画卷是以周初社会为具体原型加上理想化的建构拼接起来的。
具史料记载,周代商立其数,有史书说达一千八百多载的封国还有一百七十余。个风过的面积都很小,人口不多,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还没有国王所直辖的“王醯”面积大,所以中央政府可以完全控制封国。不过,中央政府与封国、封国与封国之间只不过是一种松散的联盟,最高统治者周天子对封国是放手自治,颇有“无为之治”的味道。在西周时代,特别是其鼎盛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各等、相安无事,还买有像后来那样的相互吞并和争霸,整个社会较为安定、繁荣。显然,小国寡民社会的一个巨大好出,就是小国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而不大会侵犯他安定。小国林立、相安
老子哲学论文(很不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