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
9月18日
9月19日
9月20日
9月21日
班级
15护理3班
15护理4班
15护理1班
15护理2班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2、过程与方法:影像观看、自学文本内容、教师讲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能够坚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教学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诞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
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
教学主要过程
Ⅰ、互动复习提问:
上个星期,我们具体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几个核心知识点,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记住。现在我们来进行提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地位是什么?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Ⅱ、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此栏统一写在第二页)
Ⅲ、小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Ⅳ:布置作业
书64页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教案纸
第 1 页
环节
主要内容
备注
(时间、教学手段、教学重点等)
授课环节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蕴含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政治和军事力量。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
毛概第二章第一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